(节选)
2006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潘教峰局长在《2007科学发展报告》上以“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考虑”为题解读了该份规划纲,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未来5至1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战略重点和重要举措,介绍了为保证该规划实施所采取的若干措施。
规划纲要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确定了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成为具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中国科学院,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同类研究机构前3名。规划纲要对“三个基地”的科学内涵、“四个一流”的衡量标准进行了逐一阐述。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中国科学院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到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2006至2010年,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凝聚目标,提高加快发展科技生产力的能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新观念,提高自觉革新科技创新组织体制的能力;加强管理与文化创新,遵循规律,提高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有效集成社会创新要素,竞争合作,提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能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扩大开放,提高有效吸纳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规划纲要从三个层次上明确了中国科学院未来5至15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即“1+10”战略重点领域,40个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166个重要方向。
“1+10”战略重点领域包括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交叉和重大前沿,信息科技领域,空间与光电科技领域,先进能源科技领域,纳米、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科技领域,人口健康与医药科技领域,先进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生态与环境科技领域,资源与海洋科技领域,以及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基础科学、交叉科学研究等。
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科学院未来5至15年学科发展的重点,包括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技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化工与材料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等11个学科领域的重点。
为实现发展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所管理、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改革资源配置、改革对外合作、加强队伍建设等重大举措。
中国科学院为保证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制定了有关实施意见,并在创新实践中适时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主要包括:(1)建立以规划纲要为主体,院级规划和所级规划,规划纲要、配套规划及专门规划构成的两级三类规划体系;(2)加强与国家规划的有机衔接;(3)建立战略研究体系(4)坚持院所两级管理;(5)建立规划纲要的制定、评估与修订机制。(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7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