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沪深总市值重上20万亿 家润多成IPO重启第三单 布局IPO受益股 -香港等5城市获许开办人民币结算业务 中国不会突然改变储备政策 -麦道夫获刑150年 诈骗金额超600亿 普京斗法俄富豪殃及中国商人 -皮尔卡丹将部分业务2亿欧元卖给中国公司 腾中购悍马进审批程序 -新农合报销新政出台 农民有望即时结算 北大医学部取消乙肝歧视 -重庆文科状元接到港大邀请 其父母被查处 31省市录取分数线一览 -李荣融:国企高管薪酬规定将公布 自曝税后月薪不到1万处长3000 -广铁:郴州相撞事故因进站列车刹车失灵 上海楼房倒塌系施工不当 -绵竹发生5.6级地震 成都震感强烈 尚无人员伤亡 通讯受到影响 -交强险两年半亏损37.4亿 不会"涨价"消化 基金半年业绩竟差6倍
首页>>扶贫动态
建国六十年四川城镇居民从贫困走向小康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建国六十年来,四川城镇居民生活收入大幅度提高、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总体生活水平已由温饱跨入小康并向实现全面小康迈进。

六十年来,四川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50年的130元增加到2008年的12633元,增长96.18倍,年均增长8.0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收入增长8.42倍,年均增长3.9%。人年均消费支出由1950年的129元增长到2008年的9679元,增长74.03倍,年均增长7.73%。

建国六十年来城镇居民生活变化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以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为第一阶段,1980年至2009年的三十年为第二阶段。在前三十年中,我国在“战争与革命”是世界主题的思维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居民生活改善甚微。在这段时期,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差距逐步拉大。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转机,在“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思维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前三十年,曲折-徘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改革之前三十年,四川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一五”期间:恢复和发展生产,争取温饱

“一五”期间,面对人口众多而生产力低下的现实,全国采取的是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使人人有饭吃的理想在一种较低层次上成为现实,这对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五”时期被称为是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957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97元,比1952年增长5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4.6% ,平均年递增8.7%。

二、政治运动不断,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徘徊不前

1957年以后,由于受“战争与革命”是世界发展主题的思维下,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反右运动、大跃进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人民生活几起几落,在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反右运动扩大化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尽磨难;大跃进不仅没有把人们带入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相反却使人们在浮夸风和瞎指挥中重新体尝了饥饿,甚至死亡的滋味;三年自然灾害,好比雪上加霜,各种食品和轻工业品严重短缺,不少居民靠吃野菜度日,营养极度缺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革十年”,又将政治斗争推向高峰,几乎把整个国民经济推至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市场供应贫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世界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到了十年动乱结束后的1978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元,比1957年增长71.6%,扣除物价上升因素,21年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实际增长34.6%,平均每年递增仅1.4%。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但是人民生活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转机。

三、消费水平极其低下,消费结构基本无变化

改革前城镇居民消费极为单调,据调查1952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年食品消费支出77.30 元,占消费总额的60%;衣着支出11.17元,占消费的8.7%;用品消费25.82元,占消费的20%;服务性消费10.44元,占8.1%。到1978年食品消费的比重下降到59.2%,比1952年只减少0.8个百分点;衣着消费的比重12.25%;提高3.55个百分点;用品消费比重16.2%,下降3.8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为10%,增加1.9个百分点。在26年内,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基本无大的变化。

改革之后三十年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迅速增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多的三十年。调查资料表明,四川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38元增加到2008年的12633元,扣除物价因素,30年实际增长36.4 倍,平均年递增13.3%。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生存到温饱再向小康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镇居民就业面扩大,就业者负担人数减少

改革前,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四川城镇居民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多达4-5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1952年为1.84人,就业面只有34.5%。1962年四川城镇居民就业者负担系数为2.67人,就业面只有37.5%。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四川城镇居民户均家庭人口4.56人,就业者负担系数为2.22人,就业面只有45.0%。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家庭规模逐年缩小,2008年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仅为2.9人,就业者负担系数为1.97人,就业面提高到50.7%。

来源: 国家统计局
1   2   下一页  



图片新闻:
中国绘出全球首幅月球微波图像 助解宇宙起源(图)
新能源成四万亿首个项目 拉动内需4000亿(附受益股)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