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三成品油价下调方案待批 每升最高降0.9元 中石化称未收到通知 -需求内外齐降 大中型钢企亏损面达32.4% 饱尝300亿浮亏苦果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400富豪财富缩水45%(榜单/ 简介) 刘永行居首 -中行报告:未来两年房价均降10% 最高30% 官员称救市不是救房企 -上市公司三季报:利润增长7.11% 百余家公司获大股东"力挺" -西藏雪灾3000多人受困死亡增至7人 隆子县80%被困群众获救 -“蛆柑”冲击中国柑橘主产区 直接损失可达4亿 杀伤力从何而来? -公务员局就09年公务员考录报考政策等声明 11月2-7日网报确认 -农业部今日将对鸡蛋三聚氰胺事件作说明 港建议内地鸡蛋列成分 -政法男生砍死教授续:警方调查涉风波女生 天水高考替考主犯获刑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年均脱贫800多万人 居民收入成倍增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0 月 3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五、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一)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膳食营养改善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389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年均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629元,比1978年增长19.3倍,年均增长10.9%。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饮食更加注重营养,膳食结构更趋合理,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降到2007年的199千克,城镇居民由1978年的205.3千克降到2007年的77.6千克。从食用的营养性角度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营养结构有所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的消费量由1978年的5.2千克上升到13.4千克,禽蛋由1978年的0.8千克上升为4.7千克;城镇居民猪肉的消费量由1978年的13.7千克上升到18.2千克,禽蛋由1978年的1.97千克上升为10.3千克。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在外用餐次数明显增多,消费额迅速增加,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仅为3元,到2007年已达190元,增长61.3倍,年均增长18.8%,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2.0%提高到2007年的13.5%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761元,占食品支出的比重高达21.0%

 

  (二)衣着消费实现成衣化、时尚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衣着需求发生了三个转变,即从“穿暧”向“穿美”转变,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转变,从“请裁缝做衣”到“上商场购衣”转变。同时,人们的穿着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服装的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成衣化倾向也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由1983年不足6元增加到2007年的130元,增长21.8倍,购买各种服装数量由人均0.7件增加到2.4件,增长2.3倍。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042元,其中用于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748元,占衣着消费支出的71.8%,购买成衣的数量由1978年的人均3.13件增加到2007年的7.82件。时尚、得体的穿着已成为人们对美的追求,服装亦已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个窗口。

 

  (三)现代化家庭设备用品成倍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由八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九十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新三件”,随后科技含量更高的家电产品又逐步取代了“新三件”。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94.4台、26.1台和45.9台,而1985年仅为0.8台、0.1台和1.9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137.8台、95.0台和96.8台,而1985年仅为17.2台、6.6台和48.3台。此外,一些新型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家庭,居民消费向学习型、享用型消费产品转移。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逐步成为新世纪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新三件”。200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分别为77.8部、3.7台和1.2辆,城镇居民分别为165部、54台和6辆。

 

  (四)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居住状况变化极大,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574元,比1978年增加562元,增长46倍,年均增长14.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1.6平方米,增长2.9倍。其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占86.4%,比1981年的48.6%提高了37.8个百分点。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居住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07年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占16.4%,使用清洁燃油、燃气和电的农户占25.7%,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41.3%

 

  改革开放之前,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住房是租赁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已的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注重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大了民用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更是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来千方百计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大量住宅建成使用,使许多居民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2.6平方米,比1978年的4.2平方米增长4.4倍。在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日趋美化。

 

  (五)消费领域不断拓宽,精神生活日益充实

 

  交通通信方式有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交通道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一个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已初步形成。居民出行使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从最早的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发展到家用汽车;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公共汽车、火车,发展到广为人们接受的出租车和飞机。据统计,2007年,全国客运量为2227761万人,比1978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7.8%旅客周转量21593亿人公里,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客运量2227761万人,增长7.8倍,年均增长7.8%2007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达6.1辆,是2001年的9.1倍。居民的通信方式从电报、信函到电话、手机、网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据统计,1990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11部,2007年提高到69.5部,年均增长27.5%,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1990年为每百人0.002部,2007年提高到41.6部,年均增长79.5%。通信相对落后的农村,2007年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也高达99.5%

 

  旅游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新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五天工作日的实行,以及从1998年开始增加的“五一”、“十一”长假,居民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度假的首选方式。从短途的城市周边游,周末的国内游,到长假的国内游、出境游;旅游方式也从简单的跟团游逐步发展到自助游。城乡居民用于旅游的支出逐年增长,旅游人次数不断攀升。200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比1994年增长2.1倍。2007年国内居民因私出境人数达3492.4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喜爱和推崇,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娱乐方式趋于多样化。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娱类消费日益受到居民的青睐。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已从过去简单的“在家看电视,出门看电影”的单调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茶楼、酒吧、咖啡屋、书屋、度假村等多种休闲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此外,随着运动场所的不断增加,随处可见的社区健身一角,各大体育馆、游泳馆,各种健身房、瑜伽练功馆,都成了人们热衷的锻炼场所。居民家庭的教育投资理念也不断增强,无论是成人工作之余的充电,还是子女的课外兴趣班,居民的教育支出大幅增长。据统计,1981年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仅10.1元,2007年达305.7元,年均增长14.0%198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35.8元,2007年达1329.2元,年均增长14.9%

 

  六、城镇低收入人群得到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建立。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2.6万人,到2007年覆盖人数2272万人。2007年最低收入5%的城镇困难群体转移性收入为920元,其中,养老金收入为520元,占转移性收入的60.0%;社会救济收入153元,占转移性收入的16.6%。其中,最低生活保障收入93元。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2001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我国强化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农村居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整体解决了温饱。2007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1978年的2.5亿减少2.3亿多人,年均脱贫800多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6%,比1978年的30.7%下降了29.1个百分点。2007年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比2000年的6213万人减少3372万人,年均减少400多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比重为3.0%,比2000年的6.7%下降了3.7个百分点。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0.2万人,2007年达3566万人,覆盖人数迅速扩大。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国务院扶贫办:创新机制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问题
陕西7年减少贫困人口416万 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亿元
国务院扶贫办:30年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减至1500万以下
202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世行行长呼吁国际社会更多关注贫困国家和人口
湖北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7年减少260万贫困人口
广西扶贫新目标:3年内绝对贫困人口减到29万以下
受地震灾害影响 甘肃贫困人口新增230万
内蒙古自治区绝对贫困人口7年减少76万人
图片新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明年迁至海南文昌 嫦娥三号将在海南发射
中国为委内瑞拉成功发射通信卫星 首次向拉美提供整星出口服务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