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是最近媒体上的一个热词。其实,在国外也有形形色色的“蜗居”。在如今的伦敦、东京、纽约……以及其他任何一座国际都会,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不是因为人口的过度膨胀,而使土地变得寸土寸金,住房变得奇货可居。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更生出了一些别样“蜗居”。
在英国东南部海滨小城布莱顿,最近有这样一栋号称是“全英最窄的房子”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一座深绿色外墙的两层小楼,宽不足两米,前后长度也刚过6米,夹在两套普通的灰白住宅楼间,远看上去,仿佛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三明治。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一座10平米的小屋中,却住着一家四口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有人搬进去居住之前,这里原本竟只是一个驴棚。
这座房子的主人是博伊尔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乔和查理。不要看他们的房子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门厅、厨房、浴室位于一楼,二楼则是卧室以及客厅。女主人蕾切尔说:“刚买下时,储物间还放着麦秆和小车零件,后来我们将储物间变成了卧室。”
除此之外,小房子还有一个令博伊尔夫妇很是得意的好处:在英国阴冷的冬天,家里根本就不用开取暖装置,因为它是如此的狭窄,只要蹭左右邻居们的暖气就足够了。
目前,博伊尔夫妇正准备为他们的房子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们认为这栋房子可能是英国最窄的有人居住的联排房,并希望把房子租出去。
“船屋”与“箱屋”
以“金融之都”伦敦而闻名于世的英国,生活成本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在英国生活的日常支出之中,最贵的莫过于房子的开销。一般一户普通的住房,房价大约在12万至18万英镑之间。而且,英国不但房子贵,房租也不便宜,一般普通的房子房租价格,根据房子大小和所处的位置不同,大约在350至650英镑之间。
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作为英国的低收入者,尤其是留学生、外来移民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其月收入很多都是在800至1200英镑之间,如果是一个人租房,房租加上水电费、食品开销还有政府税,一个月下来将所剩无几。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合住合租。单身者几个人住一个房子,有家者两家租一个房子,这种情况在英国并不少见。
甚至,这一群体还被冠以了一个特有的称谓“IPOD”,对于它的解读听起来令人难免有些心酸:I代表“不安全”(Insecu-re),P代表压力太大(Pressurised),O意味着税收过重(Over-Taxed),而D则是负债累累(Debt-Ridden)。
27岁的希安·奥尼尔和尼克·奥斯丁是生活在伦敦的一对年轻情侣。由于囊中羞涩,他们选择花2万英镑购买了一艘船屋。并将这艘船屋装扮成了一个真正的家。对此奥尼尔总结说,船屋生活“浪漫得不可思议”,虽然这在冬天里还是有点冷。
当然,即便只是船屋,更多的人不是选择了买而是选择了租住的方式。25岁的金融分析师克里斯蒂安·洛克就在泰晤士河上一个船屋公寓里租了一间房子,每月租金为650英镑。他说:“我并不想拥有一艘船屋,但我得有地方住。而且,如果在陆地上租这样一间公寓,每个月租金至少要1000英镑。”
调查显示,从2000年以来,英国船屋的数量几乎在以每4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而年轻的初次购房者和由于经济趋紧而被迫换房者,都是购买船屋的主力人群。
除了“船屋”,还有更多的既经济又环保的材料正转变成为年轻人的房屋,而原本用来运输货物的集装箱便是其中的一种。2001年,英国的都市空间规划组织将集装箱作为房屋的组件加以灵活运用,在伦敦码头区建造了第一座“集装箱城”,在办公场所缺乏的伦敦,这个创意立即受到了欢迎。2002年紧邻着它又出现了第二座“集装箱城”。
受这一思路启发,2006年,荷兰政府为了解决阿姆斯特丹学生住房困难问题,用集装箱建造了一个有1000个房间的学生公寓,这让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多集装箱房屋的城市。2007年,西班牙马塔罗市政府经过一年的考虑,开动了一项改造集装箱成为住宅并租给年轻人的计划。因为是集装箱改造而成,所以政府出租这样的房子价格也很便宜,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把这些原本简陋的铁皮箱装饰成一个温馨小屋,不但能解决自己的住宿问题,而且顺便还能回味一下童年时代搭积木的乐趣,当然也不会抗拒。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既然买不起房,咱就买集装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