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管理需引入更多国家战略思维
在人民币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美元的故事颇值得思考和借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运营也须引入更多的国家战略思维。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仍以美国国债为主,增减持动作仅为短期调节策略。我国“外汇储备”的作用和定位更多是用于反应、平衡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指标,而没有真正进入国家战略资产储备概念的财政范畴。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通常由国家财政部统一管理运作。因此,能够更好地与国家外汇储备资产衔接,并与国家财政政策相统一,财政政策主导货币政策,金融出超或透支银根均需由财政买单。
2008年9月世纪金融海啸后,全球广泛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面看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质是将积极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大量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积极财政政策”。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受到财政政策的主导或调节,美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更多是储备黄金(约8200吨),约占其外汇储备的78.3%。
就现实而言,由于美国是我国主要和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在现行的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格局下,大量持有美国国债也就成了平衡或调节对美国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工具。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即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增添了外储中美元资产贬值的风险。而现阶段一篮子多元化外储结构的调节,最终也离不开持有其他双边贸易国的政府债券或金融投资产品的局限,不利于将外汇储备真正转化为潜力和优质国际资产及能源、资源的储备,也不利于进行外储同国家金融安全及资源、能源安全等重要领域相挂钩的全球战略性资产配置。(摘编自7月13日香港文汇报作者马建波)
点评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为刺激经济,美国持续下调利率,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美国采取弱势货币政策对其自身来讲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使美国减轻债务。但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造成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飙涨:原油、黄金、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美元在国际市场购买力的下降,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来说是一种灾难,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只是一种纸上财富。
一些专家指出,在国际储备中增加商品储备的比例,减少外汇储备的比重,是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方向。我国应将多余的外汇拿出一部分来增加石油、黄金等战略物资储备,这也是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