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国际商报
中国早开始尝试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在“配置的美国国债资产比例过高”的诘责声中,开始增持欧债,并进而增持日债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这些相对“安全”的投资途径并没有很好解决外汇储备保值增值问题。
相关管理层也在尝试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市场化投资。中投公司先后购买过黑石集团的股票和摩根士丹利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但都出现巨额亏损。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并非坦途,要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中国在外汇储备经营上还有艰难的路要走。
在人民币日渐国际化的今天,美元的故事颇值得思考和借鉴。美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受到财政政策的主导或调节,其外汇储备资产中更多是储备黄金(约8200吨),约占其外汇储备的78.3%。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运营需引入更多的国家战略思维。在国际储备中增加商品储备的比例,减少外汇储备的比重,应是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方向。
外管局揭开中国外储神秘一角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投资收益比较稳健、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包括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类、机构类、国际组织类、公司类、基金等资产,也包括通货膨胀保护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等各类品种。
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周之内在其网站上连续发文,阐述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和策略。外管局首次公开明确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币种。目前既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也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是一个分散的货币结构组合,既考虑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外债、直接投资等对外支付的结构,也参考了全球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既可以利用不同货币的此消彼长来分散风险,也可以较好地满足对外支付和资产配置的需要。
外管局指出,“安全”是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首要原则,具体又可以分解为三个关键词:多元化、长期性、战略性。
正是有此原则的确立,中国外汇储备经受住了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资产的总体安全。2008年和2009年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两年间,中国外汇储备都在实现“保本”的基础上有较好收益,但外管局并没有透露具体相关情况。 (摘编自7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作者李雨谦)
点评
通过对外贸易连年顺差,中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目前已经达到2.4万多亿美元,超过G8国家的外汇储备总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庞大的外汇储备,使中国有更强的能力应对金融危机。但同时,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也成为外汇储备管理部门日益棘手的问题。
在“安全”的原则下,外管局提出多元化、长期性、战略性投资策略。近期,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有加快的迹象。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买入7352亿日元的日本国债,这远高于1至4月份的5410亿日元。有报道称,中国于近期购入近4亿欧元的西班牙10年期国债。
从安全性考虑,中国多元配置外汇储备资产非常迫切。有不少专家指出,中国配置的美国国债资产比例过高,有必要持续改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
尽管有观点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后,持有欧洲国家的国债风险大。但也有人指出,美国国债收益率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急剧下滑,美国的债务泡沫一点不比欧洲少,只不过仗着美元的铸币税特权,有恃无恐。在目前情况下,增持日元资产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