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力求真实的统计在政绩出官体制下,被动地处于火山口的尴尬境地上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的官员加学者身份让他近年来成为全国两会媒体报道的焦点。
今年更是如此。“今年两会,3月8日之前代表们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统计。”在湖北省统计局办公室内,叶青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对房价涨幅老百姓关注度很高。”
其实,不仅仅是房价,地方GDP之和大大高出全国核算数据、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太窄、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反映实际失业率等,都让老百姓对统计数据心生迷雾。“2009年全国房价1.5%的涨幅指数,是公众质疑统计数据公信力的一个触发点。”
为什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社会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越来越重,但公众对数字的满意度却并不高,而且质疑之声不断?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调研从叶青开始。
“难堪”的国家承诺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在变化,但30年来任何一个省,少有出现GDP负增长的年份,只有2009年上半年山西出现了负增长。山西省还因统计数真实受到了各界的称赞。关于GDP,我们5年前10年前的水分挤干净了吗?”谈到GDP,即便作为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心存疑问。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在统计上大体有两个通用的指标可以反映生产成果。一是总产值,二是增加值。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成果。
“因为挤水分不仅仅是数据的增减,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现任领导挤水分,就意味着其在任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速会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前任很有可能升至现任上一级的情况下,现任不敢挤,也没有动力去挤。”在叶青看来,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挨家挨户地毯式的调查,可以挤掉一部分水分,“而且越早越好”。
湖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动用了8万左右的人力。“花费人力财力就是要把数字搞准”,但让叶青比较不习惯的是,“第一次经济普查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以国家的名义郑重承诺,对企业所报数据保密,不会告知别的部门,比如税务部门。”对外只公布总数,不公布各个企业的数字。“到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候,我们依旧这样对企业承诺。这非常难堪,希望在将来可以不作这样的承诺。”
即便有这样的承诺,也有学者对普查数据到底有多真实表示怀疑。“核算GDP所需的基础数据相当多,仅国家统计局报表中就有3000多个指标与GDP核算有关。大面积的调查,如果一部分数据不真实,结果反而不如非普查年度的核算数据来得准确。”
“申报表格过多过于复杂,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表格。另外,由调查方申报数据往往会有偏差,或者故意错报,但是复查的成本又过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柯惠新担心。
“普查是一次全面的清查,采集的方式跟常规数据不一样,应该说普查数据更准一点。国家对普查数据也是认可的,明确要求普查年份以普查数据为准。”湖北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彭主任对本刊记者表示。
中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主要采取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来核算。“所以,为什么能在经济普查的时候把家底摸清,就是借统计指标很全面、单位也全面的机会,把各个行业的增加值算出来,便于按收入法核算部分行业的GDP。”湖北某市统计局参与经济普查的统计人员告诉记者,在非普查年份,季度核算主要是通过经济普查底数作为基数,按照相关行业的增加值指标进行推算的,这就有一定的误差,需要普查数据来修订。
在这位统计人员看来,各省GDP加起来大于全国的总数,区县GDP的数据加起来大于全市的总数是正常的。现在经济活动非常复杂,生产经营地和登记注册地不一致的情况很多,为招商引资地方付出了很多心血,产值当然竭力想要算在当地,但作为注册地按属地原则也应该要计入这部分产值。
以这位统计员所在的市为例,市政府专门召开过一个会议,决定对发生在该市区县一级的上述情况按两方都算进行处理。“所以,对地方的时候,我们就都算,而全市上报的时候就剔除重复,只算一次。因此,有时我们需要做两套表。”这位统计人员表示。
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在统计中不但竭力“用足”、“算足”数据,甚至不惜添加其他“水分”,以至影响到GDP的准确度。对此,上述统计人员表示,“现在湖北省对市里也有所限制,要求各区县的经济总量不能超过全市的0.5%,GDP增速不能超过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