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的人认为中国缺少“企业公民”是因为法律监管力度不够
“在一些大型项目建设上,中国在建立新的标准,也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企业公民’。但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奥利弗·昆说。
本次民调显示,74.5%的人认为,中国缺少“企业公民”的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74.0%的人认为原因是社会上对企业的监督和制衡的力量都很弱;44.8%的人认为是中国缺少“企业公民”的生长土壤;40.4%的人表示这是由于中国企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企业公民”意识。
奥利弗·昆认为,要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投入较高的成本,这会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但这不是借口。我们必须明确,只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永远存在,他们也将获得更好的回报。”
刘卫华也坦言,中国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意识上与世界名企之间的距离还很大。“过去我们往往认为企业做了善事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不全面的。企业的回报也许是建立在牺牲环境和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要让企业从一开始就是良性的,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调查中网友选出“中国企业最应加强的意识”,依次为:社会责任意识(84.4%),遵纪守法意识(68.5%),回馈社会意识(64.5%),严格遵守商业伦理规则(63.8%),坚持可持续性发展(52.7%),重视企业在非商业层面的社会贡献(47.2%)。
77.9%的人认为社会应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理念能真正解决问题吗?我很怀疑。”调查中有网友留言表示,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是画饼充饥,现实社会不存在“理想国”。
刘卫华承认,当下在处理发展和污染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矛盾。“我们曾经遇到一家造纸厂,他说如果投资了环境,就不挣钱了,就可能竞争不过别人。作为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应积极改正过失,不能以‘封口费’等方式贿赂媒体、歪曲事实,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刘卫华说,“企业公民”不仅仅是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包括政府、媒体、消费者等诸多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国外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产品时,选择最注重环保、最有责任感的企业产品,即使该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这个意识是值得我们消费者学习的。”
同时他认为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产品不环保,国家就应该向其征收高税收,同时给予严厉惩罚;对履行了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则应给予优惠政策。“将企业当成一个公民来对待,这就要求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对等。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消费者和政府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
如何提高企业的公民意识?调查中,77.9%的人认为整个社会应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69.4%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监管,防止企业的违规操作;54.4%的人表示应该让企业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记者 肖舒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