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5
公共交通如何改善?
单双号限行最重要的配套环节就是公共交通,在发展公共交通和改善管理方式的问题上,专家和市民针对北京市的交通现状,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意见。
穆卿
“快速公交可以更快”
北京奥运前刚开通两条快速公交,安立路和朝阳路。国外的快速公交是完全封闭的,可北京这两条路很多路段都是混行的,该堵的还堵,没有达到快速出行的目的。
李皓
“增加轻轨降低成本”
有轨交通不应仅限于地铁,地铁的造价非常高。欧洲很多地铁在地面跑,就像前门的“铛铛车”,两根轨道,成本很低,速度很快,运载量也大,上下车也很方便,北京可以考虑多建这样的轻轨。
姚中秋
“规划满足未来30年需要”
城市的建设和规划要保证20年、30年可以基本上满足需要,现在由于受行政主导,规划变化过于频繁,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规划,但这些规划之间缺乏统一和衔接。所以,从做公共政府角度考虑,要有一个机制,保证决策不受政治和行政调整的影响。
李瑞敏
“地铁覆盖有待扩大”
现在北京坐地铁的人少,很大一个问题是覆盖面太小。北京现在只有200多公里的地铁,而伦敦有1200公里,北京地铁没办法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另外,目前的城市规划,更多的从土地利用角度考虑,交通部门往往没有话语权。
话题 6
国外经验如何借鉴?
论坛上,专家和市民不时会拿北京和国外城市对比,就缓解拥堵方面,国家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一些具体事例为我们解决北京交通问题提供了思路。
唐钧
“香港一大学仅10辆公车”
香港公车极少,此前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时,他得知该校只有10辆公车,其中六辆是小面包车,专为来访的团体准备。而在北京,可能一个处长、局长,就有一辆车,所以要学香港减少公车。
蔡定剑
“欧洲火车头扎进候车室”
城市交通一定要考虑各种人的需求,不光是要考虑开车的,还要考虑行人。欧洲很多城市市中心道路比较窄,很多路口可以过马路。
北京现在只考虑开车人的需求,譬如道路中间设栏杆隔离,骑车的人过马路很费事,这造成人让车现象很普遍。欧洲不少城市的火车站车头直接扎到候车室,我们的火车站,旅客经常要扛着大包小包,下通道、翻天桥。另外我们很多火车站,包括北京站,不让出租车停进去,这是最需要出租车衔接的地方,却不让进去。
要解决问题,很重要的就是设计规划应该有公众参与,“如果一条路到我家附近,因为我是利益相关者,所以需要听取我的意见。”他认为,解决城市的人文化问题,需要有公众参与的制度。
穆卿
“交通规划公众参与”
他赞同唐钧的观点。地铁5号线在天通苑增加了一个站,就是当地居民呼吁的结果,这条线路规划很早,没有考虑之后增加这么多居民。事实证明,这个站是非常必要的,现在5号线成了天通苑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