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警惕中国楼市出现“类次级债风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密切关注近期美国次级债风波后提醒,中国楼市在走过20年基本上升的发展路线之后,该到“居安思危”的时候了,大家要警惕可能出现“类次级债风波”。而城市化进程变局、地价房价倒挂、过分投资“预期”三大变数或影响未来楼市格局。
次级债“亡羊”不断 中国须做好“补牢”功
次级债危机近来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很多国家被卷入。尽管多数专家认为,中国对次级债危机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危机本身却像一面镜子,映出中国市场存在的相同隐患——流动性过剩。面对危机,中国不能仅仅“隔岸观火”,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新变化挑战各国金融安全
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的负责人之一,采访中他给出的判断是,这种新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全球金融安全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全球经济失衡正在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的隐患。目前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逆差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盈余,在经常收支项目上呈现两极分化。而且这种失衡的集中度大幅提高,全球经济命脉越来越维系于美国、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为主的少数国家身上。
如果这些国家经济发生重大波动和转向,造成需求减缓,使得国际生产链条断裂,对投资其中的全球金融市场来说将是沉重打击。因此,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能否实现有序调整,成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
流动性过剩和突然性紧缩的阴影下,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在积极开放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新兴市场国家在总体流动性过剩和突然性流动性紧缩并存的国际环境下,既要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资产泡沫,也要防范突然性流动性紧缩导致的资本大规模撤出的冲击;既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本,提高对国际金融资源的动员配置能力,又要控制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这些工作的把握极具挑战性。
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当前特别需要关注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提高对可能出现的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的应对能力。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很大程度依赖于美元币值的稳定,而美元的负债能力以及全球投资者对美元信心是美元币值稳定的关键。
如何争取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是新兴市场国家逐步融入全球化过程中的新挑战。
金融监管的国家协调和合作机制尚待加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包括市场准入、信息披露和监督政策等方面,都还没有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进行,国际监管环境存在众多漏洞。而且,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缺乏在区域范围内对金融危机的事先预警机制,事后快速反应能力也有待提高,联合采取措施阻止危机扩散和蔓延的机制有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