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农民工群体成世界最大的"钟摆式移民"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对日越争议采取反制措施 海洋安全相对和平 -4月经济数据:CPI涨2.8% 70大中城市房价涨12.8% 触发加息周期 -我国拟规定非现场购物30天内可退货 将普查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 -房贷压力测试结果出炉 一线城市房价明显回落 偷漏税造就暴利 -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全文 4月贷款增7740亿 地方融资欠债或7万亿 -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制定完成 南京万只小蛤蟆逃亡 与地震无关 -炒楼资金转战中药材市场 蒜商自曝内幕 揭"疯狂大蒜"利益链 -中国电影7月起全面实施一备二审 全文 五省七地争"二乔"故里 -央视大火案一审宣判 新址办主任获刑7年 21被告当庭均未上诉
首页>>发展要闻
中国农民工群体成世界最大的"钟摆式移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5 月 12 日 
关键词:  最大 中国城镇化 农民工群体 失业 钟摆式移民 2008年 质量 春运 2009年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城镇化率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20年中国一半人口将住在城市 警惕区域差异扩大][中国城镇化率近50% 发展重点在中小市镇]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邹德慈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1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中国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这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市场化机制的出现,土地转让制度的改革,沿海开放城市对低价劳动力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沿海大中城市。

邹德慈说,据统计,自1996年起,虽然每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约1.5亿,2000年达1.7亿,但是大部分都流向了大城市。这股“大潮”成为该段时期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趋势直到今天还没有终结。2008年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尚有1.4亿。

到21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调整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大城市的发展态势却越来越强劲。大城市发展快,面貌改变大,但是城市内部的贫富差异扩大,公共服务水平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等大量存在。

邹德慈认为,近十几年来依赖“农民工进入大中城市——提供低价劳动力——加上低价土地——创造GDP——增大城市人口——提高城镇化率”,越来越成为中国这个时期城镇化的主要路径。这样的路径,存在很多问题,虽有近利,但不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09年全国铁路春运人数达1.92亿,公路春运人数达21.1亿。邹德慈说,这条路径使得中国每年1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每年春节前后移动一次,造成世界上独特的“春运潮”,给国家和社会资源带来巨大消耗。

邹德慈表示, 2008年冬至2009年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沿海城市的出口加工业萎缩,造成1000多万农民工“失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说明这条路径的不可持久性和脆弱性。

2008年全国城镇化率45.7%,农村人口尚有7.2亿。邹德慈说,据预测,今后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然会保持在1亿~1.5亿。农民工“失业”的现象也不可能很快消失,大中城市的容纳能力今后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走多路径的道路,路径之一是积极推进和发展农村地区的小城镇,目的是截留和吸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避免全部或主要流入大中城市。

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11日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

来源: 中新社

相关文章:
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将捐资助学与录取挂钩禁向农民工子女收借读费
80后农民工八成月收入低于两千 抱怨同工不同酬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七成人希望自己创业做老板
我国外出农民工多为新生代 月均收入1417元
中国仍需转移逾1.2亿农村劳动力 侵害农民工权益顽症尚未根治
人社部:侵害农民工权益的"顽症"尚未根治
公务员福利房调查:住豪宅骗保障房 炒房客借农民工身份证享优惠
专家:农民工读书时间估计每天连5分钟不到
新闻出版总署:农民工读书将建长效机制
茅于轼:为农民工每人每年发一万元住房补贴
图片新闻:
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的中国式路径 北川老县城适度开放
二氧化碳排放税或2012年开征 中央地方七三开(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