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进入拐点 把握25年“黄金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2月12日,《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表,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参与起草工作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接受本报专访时分析:从1990年到2032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口负担最轻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算起,还剩下25年。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进入“拐点”

记者:发布这个白皮书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在今年发布?

李本公: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关于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白皮书发表的背景和时机,可以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认识:

从国际方面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中国参与了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联合国已决定对该计划5年来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球范围的评估。从国内方面看,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今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也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在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发展道路。

可以说,当前,是中国老龄事业的一个“拐点”,白皮书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过去,前瞻未来,进一步增进国内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了解,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

记者:我国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老龄事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李本公:发展老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超过1/10,今后还将进一步增长到1/3。发展老龄事业,办好老年人的事情是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发展老龄事业,也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比如,从“公平正义”上看,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老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而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必然要做好老年人的管理与服务,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老龄社会也离不开广大老年人的积极参与。

“中国模式”要社会化和市场化结合

记者:白皮书中有“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事业发展模式”的提法,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李本公:对于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思路。这就是,确立一个方针,坚持四项原则,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确立一个方针,就是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政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动员和发挥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家庭、包括老年人自身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

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三是坚持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记者:针对我国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比如农村的“留守老人”,城市的“空巢老人”等,我国的老龄事业发展模式是否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

李本公:对于“留守老人”,不少地方已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把敬老院的服务对象扩大到社会老人、发挥老年人协会等的作用,对这些家庭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给予帮助,提倡邻里互助等等。我们也将进行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

“空巢老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很大。中国在积极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和为老服务业发展。国家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社会福利院,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和老年护理院,在农村加强敬老院建设。还需要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还会加快社会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25年“黄金期”是我们的战略机遇

记者:白皮书中说,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哪些特点?

李本公: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简单讲就是:规模大,2005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4亿;速度快,从1982年的5%迅速增长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地区不平衡,呈由东向西的梯次特征,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的宁夏(2012年)相差33年;城乡倒置,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未富先老”,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到1万美元以上。

记者: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正常与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李本公: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高速增长、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基本国情。

实际上,从现在开始,我国有25年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准备期,也称“人口黄金时期”。这是指各国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总抚养负担从负担少年儿童为主向负担老年人口为主转变,这个时期的前后形成了一个总抚养负担最小的时期,被称为“人口黄金时期”。

据估算,从1990年到2032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口负担最轻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起,还剩下25年。

记者:在这25年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李本公:25年准备期,并不是说25年以后老龄问题才开始变得严重。我们讲“未雨绸缪”,现在的情况是人口老龄化的“雨”已经来了,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已经显现出来。2030年以后老龄化更将形成“洪水”之势,形势更加严峻,解决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加巨大。如果不抓紧目前的有利时机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到时无论“抢险”还是“抗洪”,都为时已晚。(张铁 潘跃)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布
国新办发布《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
国新办就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将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老龄事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做好制度安排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