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权交易:
国际资本主导中国市场?
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关于温室气体减排市场的争夺。欧洲和日本的财团早已按捺不住,而中国企业却表现平静。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我们当然不会缺席。”9月18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市场交流总监詹姆斯·伯恩海姆告诉记者。
9月11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已经与浙江巨化集团签署了一项开拓性协议。(相关报道见本报9月6日5版《碳基金首选中国排放权交易进入高峰期》)按照协议,它们将从中国购买29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信用额,预计届时在欧洲碳市场转让,其价值达4亿英镑(7.46亿美元)。
但国内像巨化这样,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上积极申请并成功批准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最新信息,截至到2006年8月9日,中国国内有79个CDM项目获得国家批准。
全球减排市场盛宴开幕
浙江巨化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
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与浙江巨化集团的合作主要内容是,为其建立一套特殊系统来减少氢氟碳化物(HFC23)气体的排放。按照协议,巨化将在未来六年时间内,完成大约2950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这相当于英国1/3家庭1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副主席詹姆斯·卡梅伦告诉记者,这次参与浙江巨化的项目,得到了包括英国天然气集团和世界五大养老基金中的两家公司的背后支持。其中包括荷兰政府和教育部门雇员和雇主服务的养老基金ABP。
ABP的加入,反映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转让的丰厚利润。而德意志银行在这次收购中,则承担了收购资金的最后担保人角色。
据詹姆斯·伯恩海姆分析,欧洲银行将逐渐在发掘新项目及金融方面,加大参与减排贸易的力度,并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国际大银行参与全球CDM项目,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大趋势。
市场人士预计仅欧盟内部今年减排信用额度的交易额就将达到50亿美元。
“世界意识到对抗全球变暖是一个经济机会,这个在《京都议定书》背景下诞生的新资产池中投资者的实力。”詹姆斯·卡梅伦表示。
谁来主导中国CDM市场?
因为CDM运作的复杂性,一个成功的CDM项目从申请到最后获得成功,往往是一个很长的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
CDM项目的周期长与其复杂的程序相关。这包括项目识别、项目设计、项目批准、项目审定、项目注册、项目的实施与监测、减排量的核查与核证、CERs的签发等。
CDM复杂的申请工作中的难点部分,一般由一些法律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来进行。
但在这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上,“中国的中介机构却面临挤压的风险”,一位两年来一直从事CDM的律师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发改委气候办的一纸公告”。
2006年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规范中国CDM项目咨询服务及评估工作的重要公告》。
公告称,“任何中介公司或咨询机构,凡签订了违反《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涉及CER或CER转让收益分成比例的合同,应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两个月内撤销该服务合同。”
这意味着此前CDM中介咨询机构与企业签订的相关合同都将成为无效合同。此外,公告的另一条规定:“编写CDM项目设计文件,以及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的咨询费用,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在人民币10万—100万之间。”
“这样的收入与我们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上,是不相称的。”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但戏剧性的是,针对外界对国家气候办的这份“215公告”的质疑,仅仅过了六天,2月21日,国家气候办公布了一份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网站管理员关于对规范CDM项目咨询服务重要公告的若干疑问》。
答疑称,“违反《办法》规定所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15公告责令“撤销”的含义不是宣布上述违规合同为无效合同,而是要求双方撤销该合同中与《办法》规定相违背的相关条款,并协商对该条款进行修订。”
让CDM中介咨询机构看不懂的不仅仅是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针对公告中限定的“10万—100万”的咨询价格问题,国家气候办在答疑中也承认,“这并非是政府的任何指导价格,更不是强制性价格规定。”
“国家气候办的矛盾的公告和答疑,使得我们的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加大,许多中介机构已经开始观望了。”这为业内人士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或者这个市场完全交由外国基金主导?”
相比较越来越多国外基金选秀中国CDM市场,“国内从事CDM的中介机构非但没有壮大,反而陷入困境。”9月19日,一位业内律师告诉记者,“某种程度上,这是目前中国CDM项目进展不大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