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政策因何被架空?
据报道,7月22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建议,我国住房政策导向不能只单纯地鼓励大家买房,应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
现在有一种倾向,一提到我国住房自有率高的问题,就认为公众受置业传统的影响,买房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或许是一个因素,但绝非问题的全部。公众选择买房更多的是受现实条件的局限,即除了买房别无选择,根源在于我国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供应不足,廉租房政策被架空了。不妨先看一组报道:
中央可能在今年通过将25%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第一财经日报》3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建议,由本级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不低于20%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廉租房建设(《京华时报》3月14日);建设部希望能把更多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廉租房建设,至少要15%的比例(《21世纪经济报道》5月30日);财政部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的部分资金(5%左右),被纳入廉租房建设资金之中(《上海证券报》7月17日)。
土地出让金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逐渐减少,从25%一直“下跌”到“5%左右”,基本可以视为地方政府与政策制定者讨价还价的结果。事实上,即便这“5%左右”的比例,也难以得到保障。建设部通报的70个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地方政府为何抵制廉租房政策呢?因为,倘若严格执行廉租房政策,将使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受损。
第一,土地出让金被称作地方“第二财政”,据报道,中国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目前基建资金的40%-60%来自土地出让金,5%的比例尽管是一个讨价还价后的结果,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二,如果认真落实廉租房建设,廉租房的供应将拉低房价。据有关专家估计,廉租房与房价呈反比关系。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韩国政府面对飞涨的房价,加大廉租房供应后,房价应声而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房价下跌,土地出让金也会跟着降低,这将直接减少地方政府“第二财政”收入。
第三,与房地产有关的产业,是推动地方GDP上涨的最强劲的力量,倘若廉租房拉低房价,必然影响GDP的增长速度,在现有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下,那些认真执行廉租房政策的官员,政绩可能反而会受到影响。
因而,地方政府建设廉租房的动力不足。加之现在并没有严格的评估和奖励、惩戒机制,拒不执行廉租房政策的地方得不到任何处罚,廉租房政策被悬空也是必然的。
应该认识到,廉租房比起经济适用房更能有效地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因为,经济适用房富人可以钻空子,抢到购房的机会。但是,廉租房富人却不容易也没有兴趣介入,因为他们是不可能与老百姓争抢租房的机会的,富人恐怕也不愿意住在廉租房里。廉租房天然的抗投机性决定着,廉租房在房市调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既然廉租房既能解决穷人的租房问题,又能帮助调控房价,中央应该构建严厉的惩戒措施,对地方政府执行廉租房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奖惩,以使廉租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贾必)
倡导租房须由政府当“房东”
7月22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在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住房政策导向不能只单纯地鼓励大家买房,应调整政策导向,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
束克欣的建议在各大门户网站遭到一片质疑之声,有人甚至尖锐地批评这种建议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公众都选择买房,是他们天生有买房的嗜好吗?不是。如果选择租房,公众到哪里去租房?政府做好当“房东”的准备了吗?如果政府不当“房东”,完全由市场来解决租房问题,这现实吗?要知道,在目前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这个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有着共同利益的市场,租房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甚至可能比买房更令人望而生畏。
公众选择买房,是被单一售房市场逼迫下的无奈选择。“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主导政策, 我国的政策主导思想也是如此。早在1998年,中央就要求各级政府尽快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走的却是只售不租的路线,如此单一的售房市场,在当今世界上极为罕见,因为这种单一的市场基础极为脆弱,极易成为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这同时也是导致公众不得不选择买房的根源。
一个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是让能买房的买房,能租房的租房。比如,韩国在加大住宅供应量、抑制投机性需求的同时,实施了国民廉租房建设计划,政府投资在10年内建成100万套廉租房,并采取有效手段确保租赁双方信息对称,这些举措使韩国房价和房租双双下降。新加坡不仅在著名的组屋建设中坚持“小户型、低价位”,还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廉租房,解决了不同人群的住房问题。就我国房市而言,政府应当眼光放远、眼睛向下,花大力气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房屋供应体系,引导全社会有买有租,尤其应增加廉租房的供应,并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相配套,保证不买房者有能力租到价钱合理的房子,最终实现人人享有适合自己的住房———这才是政府的本分(《人民日报》7月17日)。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意识不到自己的“本分”。今年4月,建设部通报全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其中70个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如果没有廉租房供应,低收入阶层租房都可能租不起。最近几年,由于房价飞涨,房租也跟着上涨,尤其是大城市,房租与房价一起上涨的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严峻的现实是,许多人不仅买不起房,也同样租不起房———笔者所指的不是短时间的租房行为,而是指长期租房生活。
在政府这个“房东”缺位的情况下,建议公众去租房毫无实际意义。事实上,目前,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公众都面临着相关利益集团的盘剥。当务之急是,政府严厉调控房价,同时,加大廉租房供应量,如此,公众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他们的选择都将是理性的。(周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