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清欠防欠 各地举措抓紧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7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吉林拖欠农民工工资要赔偿

加付被拖欠工资50%到1倍的赔偿金

拖欠农民工工资,今后不仅要全额支付,还要加付赔偿金,这是吉林省政府近日在《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中作出的明确规定。

为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吉林省规定,一旦发生拖欠行为,用人单位要向农民工加付被拖欠工资50%到1倍的赔偿金。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还要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制裁。吉林省还规定,对发生过严重拖欠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等用工单位,强制在开户银行按工程合同价款的4%—5%预存工资保证金。同时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

吉林省要求所有建设单位都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有关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得批准开工报告。

此外,吉林省还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吉林省要求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得以计件工资等提高劳动定额、变相降低工资。(肖遥)

陕西恶意拖欠将遭联合制裁

政府投资项目严禁垫资施工

对有意逃避还款责任,或对清欠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的建设单位,陕西由省清欠办组织相关单位对其实施联合制裁。

据介绍,陕西各级政府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对资金的审查,对拒不签订还款协议、不按期清偿欠款的企业严肃处理,直至清理出开发市场。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尽快核定欠款数额,在规定期限内制订还款计划并进行公证;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可通过资产变现筹措还款资金;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相关部门将引导双方通过市场中介机构核定欠款数额,制订还款计划,不能达成一致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陕西省副省长李堂堂告诉记者,陕西还将建立起防范拖欠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政府投资项目要求或变相要求承包企业带资承包、垫资施工的现象,从根源上遏制政府拖欠。 (记者王乐文)

杭州拖欠单位不能参与土地招投标

管理部门不颁发相关许可证

今后在浙江省杭州市,如果建设单位被查实有拖欠工程款的行为,这些建设单位的新开项目将不能参与土地招投标,管理部门不予报建、不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受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为了健全清理、防范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近日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据悉,通过建立预防工程款拖欠机制,杭州市对没有资金来源或建设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批准立项,不办理施工许可证手续;对项目已建成但尚有工程款拖欠的,一律不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未提交工程担保的建设工程,不予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建筑企业必须将工资支付保证金存入相关的账户。

浙江还将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并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建筑业企业劳务用工行为,健全工资支付担保和企业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行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合同示范文本和记工考勤卡,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记者江南)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吉林出台文件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要加倍补偿
河南农民工医保新政出笼 不办医保单位"买单"
《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
中国四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推行保证金制度
今年大中型煤矿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