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当"中国制造"遭遇印度 韩媒称印度限制中国企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全球制造商正在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印度这个他们极少涉及的国家开始了制造业复苏的骚动,从汽车到内衣的国际商品来源或将易地……

数十年来,过时的法律、低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阻碍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少数特权阶级尝到了呼叫中心和软件园构筑的新经济甜头,但对于学历不到高中水平的其余3/4印度人而言,工厂越少意味着工作机会越少。

印度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05年出口量(主要是制造品)同比增长26%;财政部数据表明,制造业年增长率达到9.4%,而1991至2004年均增速仅6%。

印度效仿中国办“特区”

曾引领中国出口制造业起飞的经济特区现在印度落地开花,特区不仅享受税收优惠,还可自主建设水电等基础设施,政府控制也较少。至少75个经济特区已在审批路上,开始运转的超过10个。中国曾利用经济特区进行政策实验,并激发了整个国家兴办特区的热情。

在步伐最快的泰米尔纳德邦州,国际企业已悄然入驻,享受此地改革的好处,而全世界尚浑然不觉。

美国最大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每年从此间购入”650件内衣,近全球采购量1/10,其母公司在该市拥有一间工厂。诺基亚公司也刚刚建起一间厂房,年产手机3000万台,占其全球总产量至少1/10。现代汽车公司在泰米尔纳德邦州的车间每分钟就有一台新车下线,印度已成为该公司微型轿车SANTRO的全球生产基地,公司计划今年向60个国家输送10万辆产自印度的汽车,两年内这一数字达到30万辆。

现代汽车公司印度地区业务负责人Heung Soo Lheem在解释为什么他的公司会选择投资印度时说:“从地理角度来讲,这里离市场更近,其次是这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再则是这里的供应商虽不比中国好,但也差不多,劳动力价值也比中国要低。”

基础设施不如中国

当中国制造业掀起全球投资淘金热时,宝马、通用汽车和英特尔等跨国公司与许多来自韩国、意大利等国不为人知的企业一道在泰米尔纳德邦州购置地产。在马德拉斯港,市郊的地皮20年前价格为每英亩1000美元,或每公顷2500美元,现在的价格是那时的65倍。

马德拉斯市郊经济特区马辛德拉世界城首席运营官B·G·麦农说:“紧挨着中国的第二大制造国就是印度,国际企业看好印度,否则不会来此购买资产。”宝马等公司已经从他手中买走大片房产。

没人知道这场复苏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但政府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单是汽车及相关产业雇佣的员工就超过1000万,这一数字大于上世纪90年代印度全国工人总数。

印度制造业之所以开始崛起是因为跨国企业寻求中国以外的替代投资地。专业人才短缺造成中国工资上扬,导致中国制造成本上升,抵消中国相对印度的一大主要优势: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威胁对中国商品反倾销,引起部分跨国公司的担忧。国际著名的制造业分析公司Manufacturing Insights亚太区制造业研究总监Ng Buck Seng说:“我们发现跨国制造企业对印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是因为如果他们只有中国这么一个低成本基地,风险会不小。”

印度并非惟一押注制造业的国家,东南亚的泰国、越南、柬埔寨也在发起冲刺。印度的“短木板”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具备一个独一无二的极大优势:超过10亿人的巨大国内市场。

印度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工厂工人起薪为每天2美元。而泰国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为每天3.5至4.5美元,随着技术工人短缺状况扩展,中国工人开始争取每天4至8美元的最低工资。

中国不会被甩下

但中国短期内不会有被印度甩在后面的危险。中国出口量比印度高出好几倍,且两国差距还在拉大。2005年,印度出口总值为每月80亿美元,中国达到630亿美元,制造品均构成两国出口主体。

专家认为,在巨大的外包制造业市场中,中印将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在玩具、电茶壶和电视机等低附加值的生产领域,由于在印度很难建立向中国那样规模的工厂,加之政府政策上的一些限制,以及印度电力费用是中国的两倍等因素,上述领域对于印度而言,将鞭长莫及。

但在巨大的中端制造业市场,印度可以成为中国的替补。中端制造业既需要一定的技能,也需要廉价劳动力。印度玩具可能拼不过中国,手机却有可能。衣架不行,内衣有戏。合成面料的鞋子不行,真皮鞋却可以。

Forward Shoes制鞋公司去年为其乐等欧洲品牌生产了100万双鞋,公司首席执行官Muhammad Yavar Dhala的办法很聪明:售价低于60美元的鞋子留给中国鞋匠,高于240美元的留给欧洲鞋匠。

印度政府更像啦啦队

一手推动中国制造业勃兴的是政府,而在印度,政府更像啦啦队长,而非驱动力。泰米尔纳德邦州政府领导人的贡献是早在印度人注意到基础设施问题前几年就意识到了这一不足。马德拉斯海港前不久实行了私有化,加速向良性轨道的转变,电力供应也十分稳定。州政府主人抓宏观政策,以转移政治因素的阻碍,促进贸易:他们批设经济特区,允许企业自行计算关税。

印度的另一不足在于频繁的罢工。许多跨国企业表示,在更严格的劳动法出台之前不会考虑在印度投资生产。但有些企业却巧妙地规避法律,雇佣不参加工会的员工,并对其施加影响。他们专门找鲜有机会一见世面且经验贫乏的村民,通常为女性。他们在村庄建起庙宇,邀请各家各户加入公司一起祷告。

在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厂子里,2600多妇女占主体的员工每天由78辆公司班车接到公司,而不用住在宿舍或是步行上班。她们还能享受到其他奢侈福利:托幼所,晨间能量饮料,装空调的厂房,和工厂老板也能接受的美味工作餐。工人们还能以折扣价格购买内衣。

印度工联中心一名高层负责人Chittabrata Majumdar指责“新工厂”破坏工会的行为,他说:“如果工人想组建工会,他们将被炒鱿鱼。”还有些工人受雇佣时甚至被要求签署声明,承诺不会加入工会。但他也承认,工人对工会兴致不高也是印度工会组织人目前面临的困难之一,因为许多工人在失业好几年之后很乐于得到一份薪水福利不错的工作。

在经济特区的国际企业经理人们称,之前阻碍他们进入的障碍已经消失。诺基亚公司芬兰籍运营经理Jukka Lehtela说:“我不明白以前人们说这不可能。我能证明他们错了。”诺基亚正在运营自己的经济特区。

在诺基亚的车间内,工人用离子枪将精微元件组装到集成电路板上,生产出一只价值60美元的电话。Lehtela说:“我觉得没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在这儿的规模生产。” (唐靖 来源:国际金融报)

韩媒分析中印对待相互投资态度 印度限制中国企业

面对中国企业不断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开始出面进行限制。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设有软件开发中心,该公司计划扩建公司设施,却未能得到当局许可,这让华为公司感到困惑。因空间不足,华为不得不让其700多名员工在宾馆住宿并办公。从2003年开始,华为连续九次向印度政府提出申请进行市场直销,却屡屡碰壁。受此影响,华为最近不得不取消了向印度一家公司提供无线网络设备的计划。据悉,面对雄心勃勃的华为,印度政府许多人担心中国公司会吞并印度通信设备的相关市场。

遭遇阻力的中国企业不只华为一家。据业界人士透露,来自中国的通信设备公司中兴公司希望扩大在印度的业务,同样被印度当局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此外,和记黄埔集团所属的港湾事业部也未能打消印度政府的“安保忧虑”,投资印度遭遇挫折。正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请举行听证会的一家中国海运集装箱公司,也吐露了进军印度市场的苦衷:虽然印度称要与中国开展合作,但当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印度市场时,就会遇到各种限制。

印度表面上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实质上是为消除中国企业对印度本国市场的威胁。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印度市场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当地企业形成压力。与此同时,印度企业在华投资却未受到任何限制,印中两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印度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挡中国企业的投资,实在令人费解。(摘自6月23日《韩国经济》,原题: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OK,中国企业进军本国市场NO,作者张圭镐,赵东国译)

来源: 国际金融报/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辽宁代表谈自主创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谈起
中国制造业经济继续增长 指数达到11个月来高点
“中国制造”时代开始迈向“中国创意”时代
发改委报告:非洲市场是"中国制造"的理想市场
高技能人才短缺,挑战“中国制造”优势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