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青藏铁路即将开通 中国着手规划建设沿线旅游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网6月26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青藏铁路即将全线开通,中国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正着手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在中国西部打造一条环世界屋脊的黄金旅游线路。

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浩说,“青藏铁路贯通,不仅带来旅游成本的降低,也将改变人们对青海、西藏的时空认识上的心理错位。”

青藏铁路以青海省西宁为起点,西至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青海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三江源等自然景观,也有着集宗教、艺术、建筑魅力之大成的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塔尔寺,以及各种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已被列为未来5年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旅游区,中国将以九大旅游区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区域旅游规划,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国家旅游局的官员透露,国家旅游局会同西藏、青海两省区及其他部门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旨在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与产品,以加速青藏线旅游经济带的快速成型。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赤旦多杰认为,青海和西藏山水相连,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国家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统筹编制规划,有助于打造跨省区的旅游品牌,推动西藏、青海融入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中。

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历经5年建设,2005年10月竣工,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考虑到这是一条充满神秘色彩、众多海内外游客心神向往的旅游风景线,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沿线共设立了45个车站,很多车站里修筑了观景平台,列车会在3-5个观景台上给旅客做一个停留。

过去,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业受制于交通瓶颈,尤其是西藏由于没有铁路运营,进入西藏仅有汽车、飞机两种方式。无论是经公路还是航空方式进入西藏,客运成本都不低。“青藏铁路的通车将极大推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对青藏地区旅游产业也将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徐浩说。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旅游市场对青藏铁路的开通作出了最直接的积极反应。随着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日期的临近,西藏、青海的一些著名旅游景区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铁路通车后大量增加的游客。

目前,青海省旅行社数量已从120家增至现在的160家,从业人员已近3万人。据初步预测,今年西藏有望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50万人次以上。预计未来2到3年之内,青海省旅游人次将增加20%到30%,旅游收益也将增加一倍。

不过,国家旅游局也强调,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青藏铁路穿越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将注重和强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据介绍,《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草案即将完成,拟于今年内正式完成规划并予以实施。国家旅游局正积极研究把青藏旅游线纳入对外促销宣传整体方案,作为重点产品进行宣传介绍。(张涛 钱荣 周而捷)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文章:
聚焦青藏铁路 列车飞驰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创世界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
青藏铁路各项“世界之最”
青藏铁路终点站——拉萨火车站竣工
可可西里招募15名环保志愿者 将沿青藏铁路活动
青藏铁路连接全国市场 直接受益者是西藏老百姓
青藏铁路:商机无限的经济线 旅游业受益最大
青藏铁路线上"绿色江河"志愿者开始行动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