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份的全国财政收入超过1.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以往,这些数字通常被看作“财政收入情况喜人”,但日前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的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面对如此“喜人”的数据却笑不出来。因为数字背后显示出了目前的局部经济过热等现象,产能过剩、房价飞涨也正是排名前几位的几个省市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
1.5万亿元财政收入,可以说是继去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后的又一个惊人数据,而时间仅仅在2006年走过了1/3!向前追溯,直到1999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1万亿元。因此,中国的财政收入可以用“非正常飞增”来形容。
经济增长最理想的状态是,国民的收入与GDP一起增长,如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国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伴随财政收入过快增长的,首先就是国民负担的增长。去年5月,《福布斯》发布的“全球2005税务负担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是全球税负第二重的地方。
企业税收负担过重,不利于企业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而公民税收负担过重,则会严重抑制消费的释放,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西方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实施减税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不统一,我国对外企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据推算,由于实行内外企业有别的税收政策,导致我国在外资企业方面每年大约少收入2000亿元的税收。加上我国每年对出口商品的退税,估计至少有3000亿元的税源让利给了外资企业和外部消费者。在此大背景下,财政税收依然飞速增长,很显然,内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税收负担。
至于财政收入飞速增长的背后所隐藏的产能过剩、房价飞涨等因素,就更不用说了。早在2003年,上海的家庭负债比例就已达到155%,北京为122%,超过了美国同期115%的水平。大城市家庭高负债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房价。目前,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是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假如这个增长速度是以高房价为基础的,那么,这种增长本身就值得警惕。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从今年起到2007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党委将集中进行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这次换届面广人多,涉及到全国数以千计的县和数以十万计的领导干部。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没有领导干部的“加压”,就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因素。
财政收入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增长是好事,但这有一个前提,即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与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相差太大。不然,则很可能会挖下一个“自己把自己打败”的“国富民穷”的陷阱。(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