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经济透视:水危机逼近中国 成制约经济发展瓶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九日电 尽管中国南方地区近年河川径流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但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水,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表明,近年来,南方地区河川径流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百分之五;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二,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加剧。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的现象。

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的全国水资源会议透露,过去五年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三点八五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三百五十亿公斤。全国农村还有三点二亿人饮水不安全。有四百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座。二000年、二00四年都发生了大面积干旱,致使许多城市用水紧张,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八十年代初的五十六个发展到目前的一百六十四个,超采面积从八点七万平方公里扩展到十八万平方公里。一些水生态恶化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指出,过去五年里,全国水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形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仍然低下,水资源管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还远不能适应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中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他指出,今后五年中国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形势,中国深化体制改革和提倡机制创新,为解决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创造了条件。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强化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带动了公众资源意识的提高,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悉,根据国家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和水利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期间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新进展。初始水权分配和水权转让试点取得经验。完善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初步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水权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促进全社会自觉节水的机制和宣传教育体系,全民节水意识提高。

水资源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成主要流域水量分配,明确主要行政区域总量控制指标,使水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零点五,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百分之三十,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用水不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缓增长。

专家认为,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达到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记者 赵胜玉)

来源: 中新社

相关文章:
全球面临水危机 为“水”敲响九声警钟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