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世界水日 ”即将来临之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
第一声警钟: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这是2006年3月16日,一名运水工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街边供水站用皮袋盛水。 新华社发
第二声警钟: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和卫生状况不佳。2002年,全球约有310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90%的死者是不满5岁的儿童。每年约160万人的生命原本都是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来挽救的。 这是2005年6月15日,一名阿富汗女童在首都喀布尔的一口井边喝水。喀布尔百姓饮水主要靠井水、河水,城市没有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露天垃圾堆随处可见,卫生条件差,霍乱等传染病疫情容易发生。 新华社发
第三声警钟:大部分地区的水质正在下降。有证据表明,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在迅速衰退,其退化速度往往快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报告指出,生命赖以生存的水循环需要健康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这是2001年8月7日,巴拉圭农民在迪亚斯将军堡将大量的美洲鳄鱼皮装上汽车。由于巴拉圭和阿根廷争相引皮科马约河河水灌溉农田,导致沿岸美洲鳄赖以生存的许多湖泊断源并逐渐干涸,成千上万的鳄鱼面临死亡。 新华社发
第四声警钟:90%的自然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自然灾害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日益严重的东非旱灾就是一个沉痛的实例,当地人大量砍伐森林用来生产木炭和燃料,使得水土流失,湖泊消失。由于周围过度开发,乍得湖面积已经缩小了近90%。 这是2001年3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在互联网上公布的一份显示乍得湖自1963年到1997年的面积对比图,其中的红色部分代表干涸的河床上生长出的植被(左上角起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为1963年、1973年、1987年和1997年拍摄的乍得湖卫星图像)。 新华社发
第五声警钟: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紧张。到203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提高55%。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而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 这是2006年3月14日在墨西哥德利西亚斯拍摄的灌溉系统。 新华社发
第六声警钟:城市用水紧张。 到2007年,全球一半人口将居住在城镇。到2030年,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到近三分之二,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报告估计将有20亿人口居住在棚户区和贫民窟。缺乏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对这些城市贫民的打击最重。 这是2006年3月16日,孟加拉国妇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新华社发
第七声警钟:水力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20多亿人得不到可靠的能源,而水是创造能源的重要资源。欧洲开发利用了75%的水力资源。然而在非洲,60%的人还用不上电,水力资源开发率很低。 这是2006年3月3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一个水产品市场上,一名手持冰块的小贩从摊位旁走过。由于严重的干旱所造成的电力短缺,该市场大量水产品因为缺少冰块而无法保鲜。 新华社发
第八声警钟:水资源浪费严重。 世界许多地方因管道和渠沟泄漏及非法连接,有多达30%到40%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 这是2003年9月1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两名牛奶厂的工人涉水通过因水管破裂而积水的大街。
第九声警钟:用于水资源的财政投入滞后。 报告指出,近年来用于水务部门的官方发展援助平均每年约为30亿美元,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提供15亿美元非减让性贷款,但只有12%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援助资金仅占10%。这是2006年3月13日,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州的偏远地区,两名女孩在溪水边洗衣服。这两名女孩所在的夏夏马约村正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危机,村里的儿童常常要走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取到水。 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