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赤裸裸的歧视?武汉农民工子女独立编班激起波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这些天,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王辉华觉得自己挺冤。起因是不久前武汉市教育局印发的一个通知:从今年9月开始,在全市10所学校的起始年级开展农民工子女就学单独编班试点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认为,这无疑在城市孩子和农民工子弟间筑了一道隔离墙,是“赤裸裸的歧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是迫于城市学生家长的压力而采取的行动。

“这不是基于市民的呼声,而是基层反映上来的外来经商人员和外来务工农民的愿望。”王辉华忙不迭地声明。他认为,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到底是单独编班好,还是混合编班好,目前尚无定论,可以先进行试点。

王辉华希望,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是否遭遇歧视的道德批判”上,而应该进入“研究如何切实有益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理性探索阶段。

“我们不是边角余料,而是学校的宠儿”

从1999年开始,武汉市部分中小学校允许农民工子女入学,并免收借读费。至今,武汉市170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中,已有297所公办中小学向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目前在武汉接受义务教育的13万多名农民工子女中,有67%的学生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上,怎样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已经成为一道新课题。”王辉华说。

而在实践中,不少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已经试行了单独编班。

走进武汉市汉阳区德才中学的大门,一眼就能看到橱窗里贴着的几个大字——“我来自农村,我很优秀。”校长陈长俊介绍说,这是学生们自己说出的豪言。

德才中学是个社区配套学校,坐落在城乡接合部,只有9年历史。目前在校学生1200名,其中有农民工子女680名,超过全部在校生的50%。陈长俊说:“如果没有农民工子女入学,我们的学校可能就不像个学校了。”

和一般人的想像不同,学校的老师讲起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的孩子,都赞不绝口。在他们眼中,这些孩子纯朴、节约、体贴、有礼貌,甚至“比城里的孩子更有优势”。

从2004年敞开大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开始,德才中学就尝试两种编班模式:混合编班和单独编班。农民工家长送孩子来入学时,就混合编班还是单独编班,大多没有什么主见,更愿意听学校的安排。

陈长俊说,他和其他老师会跟孩子交谈,观察其性格特点。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被编入混合班,性格内向、尚未适应城市生活的孩子则单独编班。

单独编班,让内向的孩子感觉自己受到学校的重视。前年有个单独编班的学生给一位副省长写信:“我们不是边角余料,而是学校的宠儿。”

黄惠娇,从初一开始就担任独立编班的八班的班主任,直到初三。班级刚成立的时候,有老师对黄老师说:“你们班的学生静得可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全班学生因为自卑,无一人举手发言。由于是单独编班,全班学生的“毛病”都差不多,也就都一起改,觉得很轻松。学生们有共同特点,老师教起来也就更有针对性。通过老师的不断激励,学生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然而,有的农民工子女到了混合班,因为满口的方言,甚至不敢开口说话。

2005年,有社会机构对2000名在武汉市简易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孩子有上公办学校的经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又回到了简易学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公办学校受到歧视”。一些细节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痕迹。

杨冬始终记得:有一次,一个难点老师教了好多次,自己还是不会。老师气愤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乡里伢没得整,就是‘苕’些。”杨冬当场就哭了。

老家在孝感的屈斌说,在学校吃课间餐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被叫上去领食物。有一次,数学老师要他和另一个同学报答案,两个人的答案是一样的。老师却问屈斌是不是抄的。

在菜市场卖鱼的赵女士心酸地说,她将7岁的女儿送进了公办学校,可女儿有一次困惑地问她:“为什么张老师老是摸别的同学的头,就是不摸我的?”

由于城里有优越的教育资源,武汉市民张先生就把自己老家农村亲戚的孩子接到武汉市读书。但让他感到失望的是,孩子学会的不是城里孩子的优点,而是缺点,比如虚荣、花钱大手大脚等。原本孩子所具备的节约、勤奋等优点,反而丢掉了。因此,张先生赞成单独编班。

“‘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在一起,就能互相学习优点’的说法并不尽然。”张先生认为,单独编班才说明学校重视农民工子女,这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越少区分他们,就越对他们有利”

与德才中学相比,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小学面临的压力要大很多。

卓刀泉小学周边既有容纳着大量外来人员的新兴市场,也有不少高科技单位。学校从2002年开始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目前有在校学生1500人,其中农民工子女30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近20%。除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各有一个独立编班,其余都为混合编班。

刚开始接收农民工子女时,“一些城市孩子的家长给我们的压力很大。”有些城市孩子的家长嘀咕:接收农民工子女,把学校的档次降低了,还会让自己的孩子沾染上不好的习惯。有的家长悄无声息地把孩子转走了。目前,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

混合编班的三年级3班班主任陈菲说,孩子之间一直相处得不错,反而是家长过分顾虑了。“两种编班方式没有绝对的利弊,只能说是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

同样是混合编班班主任的胡向红说,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来不提谁是城里的孩子,谁是农民工的孩子。不区分、不刻意强调,能减少他们的压力。

德才中学教师黄惠娇一语道破:独立编班和混合编班都只是形式,关键是学校和老师的观念,学校首先不能歧视农民工子女,不能把他们当成“包袱”。

卓刀泉小学校长魏泽武说,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状况和稳定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混合编班,“融合始终是大趋势”。但在现阶段,应该允许探索不同的模式。

反对独立编班的人担心的是可能出现的“事实歧视”问题。“独立编班会对农民工子女产生不好的影响。”江岸区一位校长称,首先是农民工子女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不易融入集体生活中;其次,为农民工子女上课的老师,也会有心理压力,甚至遭到其他老师的歧视。

王辉华说:“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有教无类,所有的孩子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二是因材施教。”试点学校的数量不多,而且本着自愿的原则,想进入混合编班的农民工子女并不存在障碍。

目前,武汉市教育部门已经出台的措施明确了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就读、入队入团、表彰奖励、考试评价等10个方面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待遇。

但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搞试点必须慎重,且必须有更细致的配套政策支持,比如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否则,试点有可能一方面触动社会的敏感神经,一方面成为部分学校名正言顺地歧视农民工子女的“挡箭牌”。(据中国青年报;甘丽华)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包袱或责任?—拷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当地政府应提供流动人口子女平等义务教育条件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