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包袱或责任?—拷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4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是社会的包袱还是责任?对于城市来说,这是个科学发展观问题。

“是妈妈把首都的马路越扫越宽/是爸爸建起了北京的高楼大厦/让我们仿佛感到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在歌声中,新一代农民工子女表达了对“新家”的期盼,他们向往公平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哪些“借口”阻挡农民工子女上学?

记者调查发现,输入地政府在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上,还有种种借口,其中突出的有三种:

其一,城市“免责”说。

这一看法在过去十分流行,现在仍大有市场。国务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输入地政府为主”的原则,但一些城市干部至今不愿接受。北京一个区的干部对记者说:“农民来京打工的目的是挣钱,子女教育就应放在老家!”

其二,民办学校“误人子弟说”。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大多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弱。一些管理者认为,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隐患多,教育质量差,误人子弟,应当取缔。他们指责自办学校越来越多,主要目的是赚钱,违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

其三,“进城失控说”。

一些输入地政府认为,如果城市解决好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会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进城潮”,出现失控的城市化局面。

对上述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认为,一些城市管理者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意见、有担心,不难理解。这反映了城乡二元体制背后的深刻矛盾。但以统筹城乡社会和谐进步的科学发展观来看,是非就分明了。

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北京上学?在京务工的一位河南农民工说:“开始把孩子放在亲戚家,春节回家发现孩子眼神都呆了,原来孩子寄住别人家里饿了不敢要吃的,桌上有肉不敢夹,每顿饭拨一点菜就蹲一边去,很压抑。返城时,孩子哭着要和爸妈一起走,感觉太亏欠孩子感情了。来京后孩子一直失学,最近才进了民办的行知学校。”

针对一些城市管理者的担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吕绍清说,最近两年我们对600多个农民工家庭的实证研究表明,所谓失控的“进城潮”不会出现。因为外出打工者多是低收入户。城市的生存和教育等社会成本是个无形的门槛,能够留下的农民工家庭只能是“有限增长”。

城市公办学校实际承担了多少“义务”?

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化了两年前提出的“两为主”政策,即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由输入地政府安置为主和公办学校接纳为主。但记者发现,这一目标的落实充满矛盾。

大兴是北京安置农民工子女入学较好的一个区。区教委社教科科长张香坦介绍,大兴区有公办学校170多所,它们接收农民工子女1.47万人,目前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同期区内自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却安置了2.5万人上学。很显然,这里仍是以“自办学校安置为主”。据介绍,在京约40万流动儿童中,公办学校接收近一半,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另外约20万人进入自办农民工子女学校,且数量仍在增长。

目前,是什么样的公办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呢?据一些农民工及自办学校负责人反映,一类是京城内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

一个新的问题是,在农民进城务工的“证卡制度”被废除后,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证卡制度”又出现了。

记者查阅北京市政府2004年50号文件及各级教育部门规定,发现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必须提供“五证”:原籍地无监护人证明、城市务工证、城市暂住证、户口本证明、实际居住所证明。五证俱全,家长才可申请“借读农民工子女证明”,才能按国家政策免除借读费等。

“老实说,能办齐‘五证’的农民工子女极少。”一位区干部承认,全区能凭“五证”免借读费的不到5%。原因很简单:一个务工证,京城几百万农民工有多少人能拿到?即便办齐“五证”,公办学校也常以“名额已满”为由变相索要“赞助费”!

一些专家认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身份证明、居住证明等,但门槛过高,就变成了障碍。像务工证、监护证明等,政府部门不给开,农民工就永远没有,这类规定执行偏了,就违背国家政策成为变相乱收费。

是“财政经费问题”还是“制度设计问题”?

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输入地政府要“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记者调查发现,现有的政府支持明显带有“修补”色彩,离政策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河南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算了一笔账:以全国城市义务教育流动学龄儿童800万人、入学率90%、每人每年220元匡算,要解决流动儿童上学的“两免一补”问题,全国每年需15.8亿元,无论是中央政府和输入地政府承担,都只是小数目。问题是输入地政府还没有将观念转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北京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易本耀说,关于“两免一补”的义务教育,中西部早落实了,明年将在全国普及,在自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怎么办?至今无说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一语破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分明是制度安排问题,财政经费问题只是个借口。

谈到如何落实国务院最新的政策意见,北京石景山黄庄学校校长陈恩显坦言,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当成一种责任。流动儿童的上学问题并不难解决,政府扶持一把就行。“比如我们学校有2700多个孩子,占地20亩,比农村小学好多了,但是政府不给发办学许可证,说是房子没有房产证。其实给我们一个临时建筑的手续,给我们一个合法办学的环境,有什么不好呢?”

“不可讳言,不少农民工子女学校条件差、师资弱,还不是合格的义务教育资源,但当城市公办中小学饱和的情况下,又能如何?”一些专家也表现出无奈。

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袁崇法认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从长远看有两条途径:一是多建公立学校,二是扶持足够的自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发展成为规范化学校,进而按公立学校进行管理。从现实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应做的不是简单地打压和取缔农民工子女学校,而是加大扶持和规范力度。(“新华视点”记者宋振远、李舒)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全总介入调查民工吃领导剩饭事件 着手解决问题
我国将对2亿农民工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农民工权益落实遭三大瓶颈 工伤索赔认定难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