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5月9日电 观看歌舞,体验民俗,品尝民食——“撒拉人家”成为青海著名的旅游品牌。从2001年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旅游局成立至今的短短5年间,撒拉族休闲旅游已展现出独特魅力,2005年这个只有11万人口的西北小县迎接了45万名海内外游客。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兰天说,循化县今年要承建一座撒拉族民俗博物馆,并且筹办“古兰经”展示节,届时邀请信仰伊斯兰教的驻华使节及学者,前来一睹当地珍藏的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
青海拥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许多被遗忘的、消失了的传统习俗正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被激活并得以再生。存在乡间僻壤的民族服饰、刺绣、木雕、唐卡、土族花儿、安召舞、轮子秋、堆绣、酥油花等艺术形式,焕发出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中国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方兴未艾的中国长假“休闲旅游”为华夏多彩民族文化的绽放提供广阔舞台。
“五一”与同学一起从江苏南京来青海旅游的大学生张博说,现在都市年轻人在假期放松休闲,更多是想到乡间田野旅游,探访不同的风俗,体会不同的文化。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也是“黄金周”中国人普遍向往的旅游休闲地。云南有26个常住民族,其中15个为独有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千姿百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云南大学民俗学者杨军认为,云南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品质最具优势,文化产业将带动旅游业持续发展,同时云南特有民族文化也将在旅游业发展中共进。旅游业的兴旺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生机。权威资料记载,云南已收集到的各民族民歌民曲就有2万多首,舞蹈6718套,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
云南纳西古乐因为成功的包装和营销手段而成为丽江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平均每天接纳500人次观众,每逢寒暑假,前来报名学习古乐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云南以民族文化促经济发展的经验正在被复制。在今天的青海,为建好撒拉族博物馆,循化县广泛征集撒拉民族特有的展品。兰天说,借助旅游开发,撒拉族传统文化得以复归和保持。在传承民族文化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国家的长假休闲制度所促发的“旅游热”无形中搭起重要的桥梁。(记者 文贻炜侯德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