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境外、境内沙尘源的存在,在我国不可能完全消灭沙尘暴。”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国家联络员刘拓20日下午在外交部新闻通气会上这样表示。
今年2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10次沙尘天气过程,特别是近期,多次出现大范围的沙尘暴、强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外交部为此在今天下午举行新闻吹风会,邀请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国家联络员刘拓和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总工程师杨维西,介绍我国近期防沙治沙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政府已启动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刘拓指出,沙尘暴的发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各级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机构及时通报信息,沟通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避免人员伤亡,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派工作组赴受灾严重地区,查清灾情,指导救灾,分析成因,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服务。目前看,处置是得当的,效果是明显的,损失降到了最小程度。
他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颁布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实施了一系列以防沙治沙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建设工程,等等。通过艰苦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土地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5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中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4万平方公里,与5年前相比,沙化土地面积从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现在的年均净减少1283万平方公里,且为沙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大原因造成今年沙尘天气增多
刘拓分析,今年沙尘天气增多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土壤解冻比以往提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二是去冬今春以来,北方地区降水量偏少,一般较常年少3-5成,多的少8成,为50年来第二个少雨季节,地表干燥,土壤墒情差。三是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入侵,势力较强,且在冷空气入侵的路径上分布着大范围的沙漠、戈壁,加上其多与蒙古气旋共同作用,加剧了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沙尘暴导致空气污染,危害农业生产,威胁交通安全,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防治土地沙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刘拓进一步表示,从沙尘暴发生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第一,由于境外、境内沙尘源的存在,在我国不可能完全消灭沙尘暴。第二,我们通过防沙治沙,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沙尘源,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轻危害,减少损失。第三,防治土地沙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艰巨任务,需要加大治理力度,持之以恒地长期努力。第四,防治土地沙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无国界。其防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我国防沙治沙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刘拓指出,我国防沙治沙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占国土面积的18%,治理任务重,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有53万平方公里;二是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生态状况仍很脆弱,极易反弹。三是我国人口多,经济压力大,特别在沙区人们仍然需要部分消耗生态资源解决生计问题。四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治理任务重和投入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这些都说明,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
他表示,遵照我国政府确定的原则和要求,防沙治沙工作将以人为本,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依靠科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在沙区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依法防沙治沙,严格禁止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保护治理成果,恢复自然植被。
二是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增加适宜治理地区的林草植被覆盖,保护自然生态,促进植被的自然修复。
三是发展沙区经济,推进防沙治沙。通过改善农牧业生产方式,实行牲畜舍饲圈养和发展沙产业,保进农民增收和生态的改善。
四是优化政策机制,拉动防沙治沙,使治理者得其利,投资者受其益,形成一个国家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全民共同尽责的防沙治沙格局。
五是国际合作防沙治沙。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共同开展防沙治沙工作。(韩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