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十一五"林业目标和任务确定 力抓11项重点工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月27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十五”时期林业建设成就和“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卓榕生先生、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先生。今天的发布会由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鲁广锦主持。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一、“十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确立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五年来,我国启动并全面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六大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五年来,我国全面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善生态状况,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保工程使9500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3亿立方米。退耕还林工程使3000多万户农户1.2亿农民直接受益。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减少1283平方公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了逆转。

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带动下,五年完成造林3200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867万公顷,封山育林1330万公顷。人工林面积增加到5300万公顷。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森林蓄积量由115.67亿立方米增加到124.56亿立方米。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7.5亿人次,植树120多亿株。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加强,自然生态保护能力有所提高。

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已基本形成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林权管理为核心,资源利用管理为重点,综合监测为基础,执法监督为保障的工作格局。林政案件由过去的年均45万件下降为43万件,林地确权发证面积超过90%。组织开展了1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查办了一批大要案,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60%提高到75%,成灾率下降到0.5%以下。全国林业系统5年新建自然保护区790处,总数达到1699处,面积1.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49%。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形成稳定的人工种群,物种资源稳中有升。目前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受到保护的自然湿地达45%。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初步建成,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林业产业有新的发展。

200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000多亿元。木材、人造板、松香、家具、经济林等传统产业继续巩固,竹藤花卉、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非木质产业迅速增长,野生动植物养殖、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形成了日趋明显的区域化发展格局,一些资源小省变成了产业大省。

(四)基础性建设得到加强,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林业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取得重大林业科技成果1100多项,制定各类标准500多项,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95项,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5%。林业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林木种苗建设得到加强,建立林木良种基地26.7万公顷,年生产苗木300多亿株,生产种子2600万公斤,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43%,五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林业工作站整体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林业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颁布了《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12部法律法规,发布林业部门规章19件,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二、“十一五”林业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把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

力争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733万公顷,全部公益林、50%的自然湿地和和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25亿公顷,森林公园达到2800处,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效益显著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力争到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商品材产量达到9980万立方米,人工林供材率达到7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70%。基本建成规模可观、品种丰富、布局优化、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一)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治理步伐。

“十一五”时期,生态建设要以植被保护恢复为中心,突出生态治理的重点,以重点地区的有效治理带动和促进我国生态状况的全面好转。

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管护好61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并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内把采伐量调减到资源承受力范围内,使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2、退耕还林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方重点石漠化地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力争使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强配套水利设施建设。

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 “三北”地区,突出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在长江、珠江流域和太行山地区,搞好大江大河和湖库的生态治理和山区绿化。

5、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以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为重点区域,拓宽沿海基干林带和防护林,保护和发展红树林,保护和恢复湿地,增强抵御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

6、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保护区建设,继续实施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等15个野生动植物种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7、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新建湿地保护区222个,使我国湿地保护区达到523个,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8、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封山育林(草)、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种草、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能源以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生态移民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逐步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9、重点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监测等工作,扭转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的建设工作。

10、森林公园建设。新建一批森林公园,使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800处。制定国家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政策,逐步建立对国有森林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特许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现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

11、城市林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

(二)加强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提高保护能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天然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强化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和重要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4.5‰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健全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提高对处置各种林业突发事件的能力。初步建立以资源林政管理为主体,以资源综合监测和资源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林权保护管理,规范森林资源采伐和利用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监督。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科学管护,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工程规划、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等,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积极开展森林认证的示范和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分类经营活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政策扶持。

(三)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要继续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突出建设南方原料林、长江中下游原料林、黄淮海平原工业原料林等原料林产业带,在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定向培育建设各类珍稀树种培育基地。二要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低质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适度发展以大径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推进林板一体化。三要大力培育速生高产和高热值、高含油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四是大力培育竹林资源,建设一批竹林原料基地,发展竹胶板、竹制品、竹浆造纸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五是发展以木本粮油为重点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突出建设好热带与亚热带水果、干鲜果品和药用植物等产业带。六是发展花卉和林木种苗业。开发利用我国乡土树种、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卉和林木种苗品种。七是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以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培育10条森林生态旅游线,使全国年均森林旅游的人数达到4亿人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松香和松节油、活性炭、林产香料等林产化工业,森林药材、野菜、食用菌等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及加工业,木质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制造业,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

(四)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和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实施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实施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科技工程,开展林种树种搭配模式、栽培和采伐方式、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商品林生态化经营技术、生态林商品化经营技术、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等生产急需技术研究,抓好绿色GDP、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价值化核算等重大课题研究,搞好林业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和实施《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林业科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体系、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构建新型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加大优良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及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的林业普法教育体系。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宽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加大林业改革力度,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按照分类别分步骤、先易后难、先试点后实施的原则,启动并积极稳妥地推进林业改革。

一是全面抓好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采取“二到三还”,即产权到户、到人和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的政策。召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福建、江西等省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导和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划分标准,并尽快完成划分界定工作。协调做好生态公益型林场核定编制和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有关政策落实工作。抓好生态公益型林场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和林场职工养老保险的落实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体制改革。重点抓好黑龙江省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文章:
国家林业局:10到15年内力争森林覆盖率达23%以上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十一五”建设构想发布会
国家林业局: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