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一场就业战争。如何创造就业正成为政府面临的最大任务。”在5月18日召开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关注民生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在新世纪10年中最为严峻的发展挑战。”
胡鞍钢指出,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
发展中国家也出现大量隐蔽性失业人口。“21世纪全球将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就业战争。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因为特殊的国情,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
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中国总劳动力人口约为7.51亿人,占全世纪劳动力总量的26%。这一数字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劳动力总量的1.73倍。中国的耕地面积、水资源的总量分别占世界的7%,却养活着占世界人口总量21%以上的人口。而中国有限的其他自然资源及资本资源、知识资源等,也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
胡鞍钢说:“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量摧毁着旧的工作岗位,而且摧毁的速度远远大于创造的速度,由此引发的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加剧了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经济增长未必带动就业的增长,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资本深化现象,正迫使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而减少用工。胡鞍钢认为,“中国正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制造业,已经不能作为就业机器,而且在排斥就业”。
不过,也有专家对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持有乐观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方)认为,在看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下岗就业人员很大一部分处于隐性就业阶段。一份调查显示,在私营个体经济中就业的人员除登记的失业人口、休长假人员、从事第二职业人员及农民工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领取下岗补贴的人员。
蔡(日+方)指出,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可否认,但劳动力资源也是重要的财富。巨大的劳动力供给是今后20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领域向高生产率领域的转移将带动经济的增长。就这方面而言,中国劳动力转移的潜力还相当大。(潘圆原春琳)
中国青年报 2002年0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