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专栏4:全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
1.农田水利:全省贫困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和集雨补灌面积150万亩,其中扶贫系统完成70万亩,相关部门完成80万亩;新修梯田600万亩,其中扶贫系统完成60万亩,相关部门完成540万亩。
2.乡村道路:全省贫困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达到2万公里,贫困村路面硬化率达到60%;新修、改造村组道路3万公里,其中扶贫系统完成1.3万公里,相关部门完成1.7万公里。
3.人畜饮水:全省贫困地区完成集雨水窖5万眼,其中扶贫系统完成4万眼,相关部门完成1万眼;新建人饮工程500处,其中扶贫系统完成200处,相关部门完成300处;解决350万人、15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农牧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
4.人居环境改善:全省贫困乡村完成危旧房(窑)改造70万户,其中扶贫系统完成15万户,相关部门完成55万户;支持贫困乡村发展“一池三改”生态能源示范户40万户,其中扶贫系统完成15万户,相关部门完成25万户。
5.农村电力:以提高供电能力为重点,加快城乡电网和农电线路改造提升,彻底消除农村用电盲点,有效提高用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保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提升电力保障水平。
(三)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优质高效增收产业。
围绕全省农村“四个1000万亩”(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1000万亩农田高效节水、1000万亩优质林果)农业增产增效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水平提高行动”。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坚持扶贫项目资金到村、效益到户的原则,全面推进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认真规划实施“四个一”增收工程,即贫困人口人均有1亩地膜田、户均1亩经济作物(经济林果、蔬菜大棚、中药材等)、户均1座暖棚养殖育肥设施,户均1名劳动力转移就业。
充分发挥贫困乡村资源优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支持区域性主导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大户向贫困地区延伸发展,着力构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及支撑体系,提高产品品质和产业层次,扩大规模效益,促进群众增收。
专栏5:全省贫困地区“千村万户”增收产业及区域重点
1.草食畜产业:以甘南、临夏、平凉、庆阳、定西、白银、天水、张掖、武威等有条件的乡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绒)羊、肉鸡、蛋鸡及生猪等养殖业,扶持贫困地区种植优质牧草50万亩,新增肉牛198万头,肉(绒)羊521万只,发展设施牛羊养殖育肥大县、生猪养殖大县、肉蛋鸡养殖大县。
2.马铃薯产业:以定西市等适宜区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省贫困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达到850万亩,带动陇南、武威、张掖、天水、平凉、庆阳、白银、兰州等市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着重加强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扩繁、精深加工及终端产品开发和鲜薯外销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工马铃薯变性淀粉、薯条薯片及高档休闲食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3.林果产业:以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白银、武威等适宜区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新植经济林251万亩,稳定达到600万亩,其中优质果品面积达到200万亩。突出发展苹果、梨、桃、杏、葡萄、人参果等优质水果和花椒、核桃、油橄榄、枸杞、红枣等特色干鲜果,重视鲜果分级、包装、贮藏等设施建设和技术引进,有效增加果农收入。4.中(藏)药材产业:以定西、陇南、甘南、天水等适宜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道地优质中药材和藏药材50万亩,稳定达到250万亩。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特色中成药、藏药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系列化研发的现代中药产业链,逐步实现我省中药材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5.蔬菜产业:以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白龙江流域的县区周边公路和交通沿线为重点,发展优质瓜果蔬菜142万亩,稳定达到400万亩。以标准化、无公害为品牌,积极推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反季节特色蔬菜、脱水蔬菜及甜瓜、瓜子、黄花菜、食用百合等特色产品。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贫困地区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打造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基地,扶持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集约化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重视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建设,提高商品率。积极发展种养业大户和营销大户,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贫困农民走向市场,多渠道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效。到“十二五”末,全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500万亩,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稳定在200户以上。
积极支持贫困乡村兴办“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开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培育贫困地区新的收入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