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3.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经济区域合作增强。2011年,内蒙古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强化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市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与俄蒙两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对外贸易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19.4亿美元,增长36.8%,其中,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4.5%和40.6%,贸易逆差25.6亿美元(见图7)。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与多个省、直辖市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678项,引进区外资金2839.5亿元(见图8)。“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全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0家,股权变更增资项目15个。
(二)多级支撑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2011年,全区以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延伸,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非资源性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4:54.5:36.1调整为9.2:56.8:34.0(见图9)。
1.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粮食产量再获丰收。2011年全区农牧业以“增产、增收、增绿”为目标,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现代畜牧养殖业,农牧业呈向规模化、效益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粮食、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77.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3家,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为1779家,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2.1%,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交易额775.1亿元。
2.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进展明显。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见图1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产销率达97.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835.2亿元,其中,轻工业、重工业对利润的贡献率分别达16.7%和83.3%。全区坚持实施“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并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36个百亿元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1%,31个百亿元区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4.5%。
3.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4849.1亿元,增长11%,对GDP的贡献率达27.9%。商贸流通业较为活跃,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23.7%和22%;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入境、国内旅游人数分别增长6.1%和15.6%,旅游外汇收入增长6.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2.3%;高科技项目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均已落地呼市,形成高端服务业新优势。
专栏2 改善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一、合理规划,确定贴合区情的工作思路
内蒙古地处北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3万,共辖101个旗县(区)。与全国大部分省区相比,农牧区距离金融服务条件较好的城镇远,农村牧区金融需求难以满足,改善农牧区支付环境成本高、困难多。为此,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全面推动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政府推动、扶持引导、分解目标、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制定了《关于改善内蒙古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任务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