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信贷投向体现“有扶有控”,结构逐步优化。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0.0%,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期限结构改善有利于避免短存长贷风险。围绕自治区“四大基地”和“双百亿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对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第三产业贷款增长22.9%。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有效满足“三农三牧”合理资金需求,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分别增长27.8%和18.6%。以“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各项活动为契机,积极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增长41.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64.2%。大力发展民生金融,充分发挥金融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作用,保障性住房贷款增长26.1%。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长效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对返乡
4.贷款利率总体走高,定价能力稳步提升。2011年,受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格局明显改善,一些时点出现流动性趋紧状况,贷款利率总体走高,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9.3%,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综合考虑贷款成本、收益和风险及市场供求关系,实行差别定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执行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为67.2%,同比上升 9.4个百分点,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积极扩大内部定价与Shibor的综合运用范围,利率定价机制建设逐步完善(见表2)。
5. 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显著。2011年,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加快转型,优化内部管理,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中国民生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正式挂牌成立,包商银行坚持“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服务理念,已在区内外设立14家分行、28家村镇银行和1家贷款公司,内蒙古银行首次在哈尔滨设立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新突破。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区9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部完成专项央行票据兑付,兑付额达16.3亿元,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显著提高,分别增长34.3%和64.9%。县域金融机构深入推进“一县一品”信贷政策产品化工作,创新信贷产品56种,有效地满足了“三农三牧”的多元化需求。
6.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稳步扩大,参与主体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末,全区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5521笔,结算金额为158.8亿元,有319家进出口企业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辖区12个盟市,13家商业银行的68个分支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与区内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境外区域已拓展至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蒙古国为我区最大跨境人民币结算国,对蒙结算量占比达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