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在GDP的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模式一直为人诟病。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消费支出目前不到GDP的40%,而其他较大的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大多占GDP的60%。例如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近70%,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依赖于投资的房地产、依赖于密集劳动力的出口加工行业等,对GDP的“贡献”却一直居高不下。这些产业链低端产业的聚集,也自然推动经济主动走向价值分配的边缘,以“代工”企业为例,组装499美元的苹果iPad,仅获11.2美元加工费。
更危险的是,这种传统增长模式正面临着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多重压力:第一,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汇率变动正在吞噬加工企业本来就微薄的利润空间;第二,传统的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维持企业扩张的模式受到了环境的制约,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投入模式维持经济的增长;第三,宏观经济经济政策的收紧,靠依赖于宽松货币政策的投资模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可能。必须要依靠经济的转型和创新。
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实现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经济正在向增加创新的目标迈进,并且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不再只是将其他国家和地区设计的产品拿到中国大批量生产。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1.25%提高到2008年的1.5%,而这段时间内中国GDP增长迅猛,由此可知,研发支出的增长应更加令人惊叹。虽然中国的研发支出的占GDP2%的目标尚未达成,但其占全球研发支出的比例已高达12%。“通过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温总理如是说。新的科技革命将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普惠、再生循环和可持续的新时代,为生产力的发展打开崭新的空间,引发产业结构的新一轮变革,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成为未来社会新的支柱产业。在推进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人们对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有着急迫的期待。
摘自《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牛文元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