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从增长到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记录了人类认知水平的阶梯式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始终维系GDP数量与GDP质量的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责任。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著名经济学家索罗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各个参数的约束下,人均财富可以实现非负增长的总目标”。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持续地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应越来越低;对于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增长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罗默理论认为:“经济收益递增型模式,是以知识创新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它不仅可能形成资本收益的内部递增,而且能使传统的生产力要素也随之产生递增效益,从而拉动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递增,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增长极限”。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需求。发展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人的基本权利始终被保障和人的基本需求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与发展支持系统维持在合理水平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提供和调配,达到收入、消费、储蓄等结构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处与身心健康。十分注重把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4、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5、始终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为动力,不懈寻求在创新引领下发展生产力、调优生产关系,追求国家强盛、民生富足、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远大目标。
摘自《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牛文元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