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0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5月30日
综 述
2010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大局,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生态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加快实施蓝天工程,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深入开展良好生态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为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奠定了坚实环境基础。
一 、环境质量
(一)水环境
2010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124个国控断面中,水质较好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6.4%,较2009年提高3.9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断面占24.0%,较2009年下降4.5个百分点。
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为4.8毫克/升,较2009年下降2.0%;氨氮年均浓度为0.95毫克/升,较2009年下降13.6%。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扎实推进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较“十五”末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全省符合Ⅲ类水质的断面占比上升,劣于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下降;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步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良好。
1.主要饮用水源
江苏省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取水总量约为43.1亿吨,其中91个地表水源地和5个地下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98.4%和1.6%。全省91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9%,5个集中式地下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2.太湖流域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分别达到Ⅲ类、Ⅳ类标准限值要求,受总氮指标影响全湖总体水质仍劣于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年均浓度分别较“十五”末下降了14.7%、12.0%、15.2%。
太湖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5,富营养化程度已由“十五”末的中度富营养转为轻度富营养。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蓝藻水华现象78次,太湖西部沿岸区是蓝藻的高发区域。与2009年相比,蓝藻高发区域面积有所减少。
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4条河流平均水质符合Ⅲ类标准,1条河流水质劣于Ⅴ类标准,其余处于Ⅳ类和Ⅴ类。太湖流域53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8.5%,较2009年提高9.7个百分点。
3.淮河流域
我省淮河干流水质较好,4个断面均符合Ⅲ类标准。主要支流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45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1.1%,较2009年提高6.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较“十五”末下降了7.7%和3.8%。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较2009年提高14.3个百分点。
4.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水质较好,10个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沿程变化可以看出,我省镇江外江段污染相对较重,其次为泰州段和南京段,扬州段和南通段水质相对较好。
主要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45个入江控制断面中,有38个符合功能要求,占84.4%,与2009年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石油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分别较“十五”末下降了56.5%、25.6%、11.0%。
5.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省废水排放总量55.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38亿吨,占47.49%;生活污水排放量29.17亿吨,占52.5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78.8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5.63万吨,占32.5%;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3.17万吨,占67.5%。氨氮排放总量为6.3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5万吨,占23.8%;生活氨氮排放量4.8万吨,占76.2%。
与2009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4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减少0.2万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较“十五”末下降了18.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