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工作中,将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优化财政体制机制;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支持扩大消费需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提高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幅提高家电下乡补贴产品最高限价,争取将电动自行车纳入补贴品种,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到2010年底,将国有农场、林场职工纳入补贴范围。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
●支持扩大投资需求。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环保以及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债券额度,将债券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中央投资公益性项目配套。落实奖励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支持省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投融资平台开展投融资业务,加快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服务企业。落实减半征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税收优惠政策和涉企财政资金拨付办理进度,确保企业及时受益。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涉及财税方面的困难。加大财税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熟悉政策,更好地运用政策。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对省级从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核定基数、超收返还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增强其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落实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奖励政策,调动其发展积极性。
●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制定我省十大产业振兴、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双千工程”,加大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引领作用、对增强发展后劲有重要意义的重大项目扶持力度,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研究有效措施,确保各级财政购买性支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省产品。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支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重点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继续加大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实施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建设,改善科技基础条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把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作为申请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条件,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国产首台(套)装备给予财政补助。
●推进节能减排。通过奖励、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利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鼓励节能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力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能源利用、电动汽车等项目,继续实施燃料乙醇补贴,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大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增加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支持林业生态省建设。
(三)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
●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落实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整合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资金,支持做好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整合资金,以良种培育为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重点工程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经济。完善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动粮食、畜牧、食用植物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力度。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步伐,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逐步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和范围。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在信阳市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自行开展试点,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志愿服务贫困县大学生、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报酬及生活待遇等纳入基本支出予以保障。继续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
●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大资金投入,将2009年到期的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促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完善就业政策。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继续搞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就业和创业。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管理制度,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资助政策及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改革中等职业学校预算管理办法,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按在校生人数、毕业生就业率核定预算的办法。建立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做好21个县(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按2009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完善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绩效考核基础上,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支持6个试点市的47个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落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探索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的有关措施。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推进绩效考核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需经费。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支持新建、改建、收购廉租住房,进一步提高租赁补贴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并探索建立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制度。落实保障性住房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和政策,继续推进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舞台艺术送农民、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等惠民工程。支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继续支持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公共安全。研究制定基层政法部门分类公用经费标准、业务装备标准和业务装备配备规划,建立经费分配与经费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相联系的约束激励机制,确保经费保障政策落实,提高困难地区经费保障水平。加强监狱安防设施建设,研究制定监狱罪犯劳动补偿费管理办法,支持推进监狱体制改革。支持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保障安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