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大力支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筹措资金32.78亿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和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再培训工作;筹措资金3.5亿元,用于补充各地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在13个县(市、区)启动新农保试点。努力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落实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2009年全省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人均提高110元/月,筹措并及时拨付补助资金84.46亿元,确保了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政策,筹措补助资金8.09亿元,支持廉租住房建设,并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二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筹措财政补助资金30亿元,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筹措资金24.8亿元,用于解决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启动了大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筹措资金1.2亿元,用于甲型流感监测、防控和疫苗、设备购置。三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筹措资金17.13亿元,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加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筹措资金44.67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筹措资金16亿多元,向大学生和中职学生发放奖、助学金;筹措资金11亿多元,支持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四是大力支持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筹措资金3260万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筹措资金7250万元,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筹措资金8522万元,支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筹措资金1亿多元,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了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投入力度。五是建立政法经费保障机制。筹措资金26亿元,按照“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原则,切实加大对经济困难县(市)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使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六是大力支持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全力保障综治维稳经费,将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按要求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筹措资金800多万元,支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做好省、市、县三级监控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支持公安特警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按照中央部署,继续支持做好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拨付资金近7亿元,保证了我省对口支援汉源县援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认真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完善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全面梳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准确把握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要求,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将扶持政策转化为企业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潜力。强化重点税源监控,挖掘税收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质量。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及“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二是下大力气控制一般性支出。认真贯彻厉行节约八项要求,严格公务购车用车、干部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和会议等经费的预算和财务管理,切实加强对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的监管,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领域。完善省直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严格新增资产配置审批和预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政府采购预算和支付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督,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91亿元,节约资金24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3%。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分口把关,严格督导、精心组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认真做好“小金库”治理的各项工作。目前,我省专项治理自查和重点检查阶段工作任务已经基本结束,进入了整改落实阶段。四是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制定《省直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结余资金使用审批规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结余资金统筹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力度。确立“保障基本支出,调整项目结构,整合专项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编制思路,坚持在整合资金中盘活财力、放大财力。健全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的制度和操作体系,探索以规划和项目为载体的资金整合形式,支持各地建立以县级政府为主导、财政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机制,通过财政资金整合带动部门及社会资源的整合,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六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途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通过资本注入等方式支持建立投融资平台,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借助市场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七是积极拓展筹资理财新思路。利用国库间歇资金,采取超调资金方式设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筹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资金。研究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出让金收支管理办法,拓展环境保护和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利用政策性贷款和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项目建设。
2009年预算执行中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省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难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财政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传导机制滞后效应等因素,我省经济发展还面临较大的困难,这必将会给财政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性减收因素延续影响财政收入,今年收入形势依然严峻,加大了收入预算安排和组织收入工作的难度;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相当艰巨,落实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给财政支出安排带来了很大压力,收支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四是财政管理水平还需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预算草案
编制2010年预算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方针,进一步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010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6亿元,比上年增长 10%;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各市州预算经同级人代会审查批准后,省财政厅再将汇总的全省预算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2010年省级预算草案如下:
省级财政总收入为10921147万元,其中: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71355万元,增长7.2%;返还性收入177596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458612万元,争取中央补助和动用历年结转(余)400000万元,上年专项结转313211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
省级财政总支出为10919589万元,其中: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604506万元,增长9.9%;返还性支出1608511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582445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64512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37000万元。
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分科目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2099万元,可比增长9.7%(本年预算数不含应列入相关科目的省级预备费和基本建设支出,相应剔除上年完成数中已列入相关科目的省级预备费和基本建设支出,以可比口径比较,下同);公共安全支出290426万元,增长9.5%;教育支出258922万元,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38960万元,增长10.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2080万元,增长4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0026万元,增长14.8%;医疗卫生支出62456万元,增长12.6%;环境保护支出16179万元,增长1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04万元,增长11.4%;农林水事务支出119406万元,增长11.1%;交通运输支出99620万元,增长 8.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9001万元,增长10.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8434万元,增长8.4%;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8872万元,下降81.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7804万元,增长13.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5874万元,增长13.7%;预备费7000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30250万元;其他支出590993万元。
2010年省级预算收支基本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2010年财政部对部分涉及民生的相对固定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管理,同时,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部分收支科目进行了修订,以上省级收支科目是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列示的,与2009年相比,部分科目发生了一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