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0年财政预算保障重点
1、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安排支农投入349289.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下同)增加136728万元,增长64.3%。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安排资金29240万元,对农牧民进行化肥、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及对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综合直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2939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500万元;新增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10000万元,使资金规模达到60000万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提升农牧业服务保障水平。安排资金10600万元,支持农牧民技能培训、农牧业科技推广、农产品促销,扶持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对农村综合服务站点、农牧民信息服务予以补助,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安排资金3600万元,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四是创新投入机制。安排资金19394万元,进一步扩大涉农商业保险试点范围,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予以补偿,加大对农业气象预报预测和气象服务、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救灾、耕地及草场保护、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五是加大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投入。安排资金98592万元,支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造林绿化、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工程,加强林业执法监督,促进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大水利投入。安排资金20216万元,支持实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小水电运行维护、病险水库专项治理、乡村防洪及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推行草原水利灌溉试点,逐步提升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七是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51254万元,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和民房抗震加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八是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3345万元、兴边富民资金11000万元,整乡推进,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九是积极推动农牧区消费。安排资金1000万元,继续实施家电家具下乡财政补贴,推动农牧区消费市场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安排民生投入230077万元,比上年增加49780万元,增长38.6%。一是加大社会保险投入,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贴42392万元,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以及调整政策的及时兑现;安排资金42000万元,积极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充商业保险,确保单位缴费、财政补贴的及时到位;安排资金20000万元,与全国同步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适时扩大覆盖面。二是加大城乡救助投入,完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安排资金23916万元,将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1100元提高到1300元,将城镇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10元提高到330元,切实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安排资金10000万元,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安排资金14493万元,支持实施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三老”人员生活补助和五保户供养调整标准、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孤残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最低生活需求。三是加大投入,促进就业。安排资金2300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及就业再就业补助,保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四是加大投入,落实好军转人员安置政策。安排资金44366万元,确保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和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及时兑现,切实落实好各项军转人员安置政策待遇。五是安排资金1410万元,1支持食品药品和其他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六是安排资金3000万元,继续提高干部职工个人取暖费补贴标准。
3、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安排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544493万元,比上年增加94308万元,增长21%。一是增加教育投入。安排教育事业发展资金388876万元,比上年增加56156万元,增长16.9%。继续提高师生公用经费标准,继续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农牧民子女免学杂费、住宿费,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等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助学金、奖学金及助学贷款贴息等各项政策。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安排科技发展资金13300万元,比上年增加2500万元,增长23.1%。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农牧科技特派员补助和科普宣传等,促进科技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增加文化投入。安排文化事业发展资金11881万元,比上年增加1744万元,增长17.2%。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及主流文化创作、藏语文推广、县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设备购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家书屋建设、民间艺术团演出场次补助、文化创作奖励、世博会参展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增加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安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金78996万元,比上年增加19272万元,增长32.3%。主要用于基层公共医疗卫生和藏医藏药发展、地方病、传染病防治、“降消”及计划免疫、农牧区卫生人员培训、加碘盐补贴、甲流防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等,进一步提高体检费标准;将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从140元提高到180元,提高农牧区医疗卫生人员待遇,稳定农牧区医疗卫生队伍,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五是保障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安排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产业发展资金18460万元,主要用于广播电视改善设备条件及提高节目质量、数字电视推广普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建设、提高地方转播中央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率、西新工程维护、电话村村通补助、乡乡通光缆工程补助等,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六是安排资金5450万元,进行革命历史遗存及文物维修,抢救地方档案,促进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七是安排资金27530万元,加强法制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外事外宣工作,支持“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及项目规划、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机构改革,推动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4、确保维护稳定支出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是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足额落实政法部门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办案业务经费。二是确保维护稳定支出需求,对执法部门、民族宗教统战事务工作、青藏铁路护路、平安西藏建设、边境治安联防、民兵训练等进行专项补助,加大投入,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三是增加自治区招录的“治安协警员”相关支出,有效补充维稳力量。
5、大幅增加产业发展投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安排产业发展投入23750万元,比上年增加12150万元,增长104.7%。
一是在管好用好50000万元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的基础上,新增安排资金13000万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和激励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对地县财源建设项目予以贴息,推动非公经济和民族手工业发展。二是安排资金6150万元,支持旅游发展和旅游促销,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予以补助,充分发挥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带头作用,促进社会就业、消费市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三是安排金融引导和激励资金1000万元,新增安排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安排矿业发展资金2600万元,支持优势矿产资源开发。
6、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发展能力。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4000万元,比上年增加7300万元,增长5.3%。一是安排自治区预算内基建资金60000万元,支持自治区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及前期工作。二是安排廉租房、周转房建设资金60000万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三是安排资金20000万元,进行县乡公路及村道养护,改善乡村交通条件。四是安排资金4000万元,支持运输场站建设。
7、继续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安排环保投入58132万元,比上年增加23132万元,增长66.1%。一是安排资金26000万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开展农村村容村貌整治。二是安排资金9732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环境保护、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湿地保护、节能减排等,加强农牧区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三是安排资金224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区域造林、草原生态保护奖励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等,加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和替代能源建设。
8、继续保障应急财政投入,提升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安排应急保障支出68101万元。一是安排自治区本级预备费50000万元,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二是安排资金2000万元,保障突发自然灾害地区群众生活,提高紧急救助能力。三是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规划、预警预报及治理。四是安排资金10101万元,进行粮食、副食品、粮油及液化气等物资储备,化解潜在风险。五是安排资金3000万元,对燃油发电进行补贴,解决电力缺口问题。
9、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安排对基层财力补助支出490593万元,比上年增加94619万元,增长23.9%。一是安排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414344万元,比上年增加82920万元,增长25%,增强基层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安排边境地区专项补助23000万元,边境口岸建设资金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7450万元,增长40.2%,维护边境地区稳定,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边境地区社会事业进步。三是安排资金35249万元,主要用于补助基层政权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村医和村级防疫员岗位补贴制度,支持城镇社区建设和村委会、居委会兴办经济实体,有效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四是安排地(市)、县专项激励资金15000万元,鼓励基层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财政创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