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饮食店委托翻译公司 将食品都翻译成“洋名称”
11月中旬,广州天气骤冷,李大姐夫妻开的“面尚面”云吞店里却是热气腾腾,生意红火。1年前,李大姐在滨江东路的怡趣路租赁门面开设了这家质朴的小吃店,服务周到,产品有特色,令街坊邻里十分满意,月入几千元不成问题。
潜力:
该类小店经营的是生活必需品,无论时代变迁,广州人总是要吃云吞的。并走了中西结合的改良道路,容易笼络更多的客户。
风险:
餐饮行业,竞争强烈;传统小吃,缺乏新的经营亮点。
选址建议:
合富置业专家认为,目前来看,该类商店“性价比”较高的开设地点还是在大型成熟社区门口,方便外卖与熟客上门。可以考虑的有天河北、东风路这样的写字楼聚集区,做白领与外卖生意。
开门红:只选两种产品做主打
李大姐、罗大哥夫妻是地道的广州人,想投资一家小吃店。罗大哥早年也学过烹饪,做面食是好手,就想开一家云吞店。他们的家就在滨江东路,做生不如做熟。当怡趣路的新楼盘还没有封顶,夫妻就早早过来打听租赁事宜,很快谈妥了一间30平方米面积的小店。
李大姐考察市场后认为,小吃店做的是街坊邻里的熟人生意,只要做出特色,做出亲切感,顾客才买账。
于是,她从众多的面食小吃中,只挑选出“姜葱捞面”与“五福云吞面”两种主打产品。前者是老广州青睐的家常小吃;后者则是夫妻两人与小吃师傅钻研出的特色产品,用虾、蟹子、猪肉、元贝、鲍鱼五种产品制作的精致云吞。而其余产品均围绕这两类产品展开。
由于夫妻二人招募了广东籍师傅,做出来的产品“原汁原味”,开业不久,就吸引住了众多的本地顾客,小店迎来了开门红。
奇招:请专业翻译公司翻译菜名
罗大哥想起,附近住宿的外籍客人多,但由于店员与老板均不懂英语,如果能把这部分顾客吸引来,肯定能做大生意。于是,他们请来了当白领的儿子帮忙,儿子的英语顶呱呱,简单对话没有问题。
然而,小罗进店一周后,发现无法把传统的中国食品翻译成他们熟悉与理解的食品。夫妻商议后,委托专业的翻译公司,按照意大利与法国菜的模式,将自己的云吞都翻译成了“夹心饺子”之类的“洋名称”。果然,新菜牌印刷好后,进门的外籍客就多了。(井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