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成果展”亮出5个受灾市县的33个镇乡、148个农村安置点规划,参观者、考察者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邓嗣华
[新闻背景]
规划展示科学重建样板
11日,“新家园—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成果展”在成都天府博览中心开展。近3000平方米的展区展示了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5个受灾市县的33个镇乡规划、148个农村安置点规划,展览将持续2个月。
9月8日,成都市启动农村地区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会战,前后动员147家设计单位、2000余名设计人员。一个月后,上万张规划设计图纸将一个新家园的雏形描绘成型。透过规划图纸和模型,一个个有产业主导、符合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村落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编制工作,把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原则贯穿规划编制的始终,通过灾后重建,使受灾地区成为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的样板。”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松涛说,这是成都市灾后重建的基调。
[现场速写]
“比我梦想中的乡村还美”
上周,从事出版业的张晓春,跑了两趟天府博览中心、三趟成都受灾市县灾后重建现场。“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我还是有些投资嗅觉的。”张晓春看着各种规划总平图、鸟瞰图和按比例制作而成的模型赞不绝口:“的确很美,我想象中的未来乡村,还比不上这个。我需要解读这其中投资信号。”
解读投资信号!这是规划展得到的另一层收获。
关注灾后民生的张晓春,也关注着重建规划带来的机遇。
和前一段时间只往都江堰跑不同,看了规划展后,他先后去了都江堰青城山度假旅游片区、彭州白鹿镇法式风情乡村、崇州街子古镇。
“堪称‘百年规划’!”张晓春描绘着通过规划看到的未来乡村场景:重建规划充分利用安置点依山傍水的绝佳地理位置,将人、自然、村庄三者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以山川、河流、田野为背景,面向涓涓细流的优美画面,以旅游业或者特色现代农业作为龙头产业,集休闲、度假、避暑、观光为一体的乡村。“对商机的判断,基于这些源自真实的想象。”他解释说。
事实上,就在11日开展第一天,一支由上海、北京、重庆等地企业组成的考察团来到展览现场了解都江堰市的规划。
考察团成员之一、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长张林俭说,成都市的灾后重建并非是政府“包办”,而是依托市场进行“联办”,这对企业来说有很多投资的机会,他准备组织部分上海的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的企业家过来,寻找开发项目。
规划展开展三天后,一群由10多人自发组织的“民间考察团”出现在彭州龙门山镇,他们同样是看了规划展后,到现场“踩点”并了解政策的。
据悉,在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中,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崃、大邑将分别举行招商引资现场会等各种活动,此外,还将通过发放小册子、漫画等形式,深入、生动地介绍受灾市(县)的重建政策。
在张晓春心中,投资意向已基本确定:在某个有旅游特色资源的乡村,通过联建方式,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酒店,“如果运作得好,还要向观光农业方向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