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领军型海归创业热潮,让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进入了“一席难求”的炽热状态。记者近日来到创业中心探访。中心主任王靖一个上午就接待了三位海归创业者,“由于签订了保密协议,只能透露一点,有搞生物医药的,有研究纳米技术的,还有研究作物自动生长技术的。”说话间,他打开电脑,接收从全球各地发来的email,“这样的创业意向邮件,每天都能收到20多封。这封是亚利桑达大学肿瘤纳米医学博士发来的,我们在硅谷和他的创业团队碰过头。”
让王主任“挠头”的是,蜂拥而至的创业者,让创业中心有些“捉襟见肘”,除了仓库外的各类用房都开始闹紧缺了。他打开数据管理软件:“这是我们的软件孵化企业根据创业中心自身服务特点和流程,专门定制的创业服务综合管理软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鼠标轻点,留学人员、孵化企业、毕业企业、淘汰企业、服务台账、公共信息、数据平台、技术平台等各类信息一目了然。电脑显示,“创业中心第一基地,可容纳103户,已入住92户;第二基地111户,入驻106户;动漫基地74户,入驻63户。”
各类创业者竞相入驻,看中的是“创业房东”优质高效的服务。中心门墙上两块略微褪色的金漆招牌印证了这一点。工作人员打趣道,“这两块牌子是搬走的毕业企业留下的,一直没拆掉,算得上是创业中心的‘文物’。1998年在创业中心成立的天合光能,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超过10亿美元;盛士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在创业中心的孵化下,产品打入美、法、德、西班牙、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江苏省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之一。”
据了解,创业中心已累计孵化企业384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56家,向相关产业园区输送毕业企业118家,毕业企业实现产值14.5亿元,目前有220家企业即将“破壳蜕变”。
据了解,创业中心建立了一站式投资服务机构,激活人才、技术、资金、中介等各种要素为企业服务。
在技术层面,中心建立了工业设计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三药”公用研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平台等公共实验室。记者在三药共用实验室看到,高等级的无菌实验室内,各家企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小样试制、分离、检测。
在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上,风险投资、投资顾问、科技评估、信用担保机构、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形成了创新产业链,逐步建立了包括申报政府资金、争取信用担保贷款、联系风投机构、引入民营资本、开展种子资金融资等多种渠道的创新服务体系。中心还建立了创业企业辅导员制度,对重点企业进行咨询、政策落实、创业辅导等定员服务。
卓越的孵化能力和“房源紧”的矛盾怎么解决? “创业中心不是一般的写字楼,在拓展空间方面,不是简单的扩张面积了事。高新区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积极性,围绕乡镇特色产业,共建专题创业服务平台。把国家级创业中心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包括ISO9000认证、创业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创业辅导、统一培训等内容,辐射覆盖到各个专题孵化器,预计到2010年,形成总孵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创业服务平台。”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张晓平给出了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