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稀世珍宝见证解放时刻
程如峰对刘肃曾的献宝之举赞叹不已
文化部发给刘肃曾的褒奖状
三月的皖中大地,春寒料峭。在安徽省会合肥西南约40公里处的大潜山下,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故居正在紧张地进行修复。根据规划,这座占地面积近百亩的庄园将于今年底全面恢复旧貌,并与世人见面。
60年前,正是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春天里,一件被埋藏了数十年的稀世珍宝伴随着合肥的解放,在刘铭传故居中“重见天日”,写下一段传奇。今年84岁的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顾问程如峰回忆说,当时喜庆之气,弥漫合肥大地,“大家都跑来看国宝,我自己就看了三次,激动不已”。
■稀世宝盘几经劫难
这件让程如峰激动不已的“国宝”,便是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与现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馆藏珍品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而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虢季子白盘目前也是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国或出境展出的64组“至尊级文物”之一。
如此珍贵的稀世国宝,为何会被埋藏在淮军将领刘铭传的故居之中?“躲在深闺”近80年里,这件国宝曾经历过怎样惊心动魄的往事?历经沧桑之后,刘铭传的后人为何将之挖出并主动献给国家?
“一切都是缘分。”说起虢季子白盘与刘家的故事,刘铭传第五代孙、今年70岁的刘学亚感慨万分。1864年,淮军名将刘铭传奉命率军与太平天国交战,攻陷常州。一天夜里,刘铭传照例巡查军营,路过马棚时,忽然听到一阵如叩铜磬的清幽悦耳之声,提灯一看,奇妙的响声,是马吃草时笼头上的铁环碰击槽口而发出的。刘铭传心生惊奇,第二天便让人将这口“马槽”抬到大厅,仔细观看,发现槽内镂刻有许多铭文,随即邀请名家考证,才知道这口“马槽”竟是商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盘。根据铭文记载,这是公元前816年周宣王为庆贺“虢季子白”战胜洛河北岸的少数民族而铸造的铜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刘铭传深知此宝的珍贵,担心因战乱再度流落,当即命人送回合肥老家刘老圩的庄园之中,并专门修建“盘亭”,珍藏这件稀世之宝。1896年刘铭传去世后,虢季子白盘成了刘氏家族的传家之宝。在乱世中,外商、土匪、达官显贵等,无不觊觎此盘。慢慢地,护盘成为刘氏家族的头等大事。
刘学亚告诉记者,1935年,他的父亲刘肃曾从复旦大学毕业,护盘的重任便落到了这位文弱书生的肩上。
“七七事变”后,合肥沦陷,日军对刘老圩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刘肃曾深知此劫难度,但依然冷静地作出决定:将虢季子白盘悄悄深埋到庄园里的地下,同时放出早已运走虢季子白盘的风声,并举家迁居,转移日军的注意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刘肃曾一家匆匆赶回老家,但还没来得及欣喜,就又遇到了新麻烦:国民党新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桂系军阀李品仙,素来喜欢搜刮字画、古玩,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刘肃曾,劝说其将虢季子白盘献给政府。刘肃曾一口咬定,在他们全家出逃之时,虢季子白盘已在家中被盗。
当时年幼的刘学亚后来听父亲刘肃曾说,当时李品仙见他软硬不吃,就命令部下将刘氏亲友捆绑要挟,断绝水源,甚至持枪抵住他的胸膛。刘肃曾万般无奈,只能再度悄悄离家,直等到军阀离去后才敢归来。幸运的是,刘肃曾全家将虢季子白盘几度转移埋藏地点,任各路军阀掘地三尺,始终没有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