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2010中印发展论坛3月30日在京举行 -全国新增家电下乡补贴品种 电动车居多 明细表/补贴限额/全文 -中国首次立法明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预防措施 全文 政策亮点解读 -中国财政赤字超万亿仍可控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全年CPI涨幅3.2% -中国城市地价状况:首提"租价比"警示泡沫 二三线城市防跟风上涨 -5年内中国城镇化率将达50% 进入城市社会 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中储粮每周在西南投10万吨粮食 空军将为三省一市大规模增雨 -山西矿难前3小时反映漏水未获重视 坏在勇争第一 井下仍不明朗 -莫斯科地铁爆炸38死 疑"黑寡妇"所为 车臣称负责 或有其他动作 -成都13家火锅店使用问题油/名单 唐家岭整体改造 4万蚁族离开
首页>>2010中印发展论坛
曾建华:开展民间交流 促进中印关系继续发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27 日 
关键词: 中印关系 政治关系 中印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 经贸关系 贸易伙伴 贸易摩擦 中印建交60周年 中印发展论坛 中印合作 交流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外交学会亚非拉部主任曾建华正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中国网 李珅摄

外交学会亚非拉部主任曾建华正在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珅摄

中国网北京3月18日讯印度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60年前的4月1日,两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以超人的胆识,在中印两个东方大国间建立起了超越意识形态、超越社会制度的外交关系。在两国建交6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网就中印关系等问题对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亚非拉部主任曾建华进行了独家专访。

近年来中印政治关系发展良好,但民间交流略显不足

曾主任在专访中表示,中印政治关系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制定了“中印共同发展十项战略”;2008年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印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把整个中印关系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相比中印政治关系,两国的民间交流不是很频繁。曾建华说,中印两国总人口达到了25亿,但去年两国的人员来往只有53万人次,远远低于中韩之间的600万人次。两国人民之间交往不多,直接造成了两国人民之间的隔阂与误解。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新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人民外交的团体,在推动印度民间对华了解上,外交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副会长蔡金彪正率团在印度访问。曾主任透露,今年年底,杨文昌会长将访问印度,并出席“北京—德里讲坛”;今年下半年,外交学会还将邀请印度媒体和智库代表团访华,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两国媒体和文化界应担负起沟通两国人民、消除误解分歧的角色

曾主任认为,在两国人民直接交往比较少的情况下,媒体的责任非常大。若两国媒体间的交往和报道比较少,则人民间的误解就比较深,而误解的加深则导致两国人民的交往就更少。如何让两国人民间消除误会、化解分歧?曾主任认为,媒体必须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对方,多做有利于两国人民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两国人民团结的话,切忌不能煽动两国间的对立情绪。曾主任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长远设想,他认为中印两国应先加强媒体界的沟通交流,待这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再进一步加强社会精英间的交流,最后一步是做两国青年间的交流工作。本着先媒体、再精英、后青年的思路,中印民间的误解与分歧才会得到慢慢化解。

文化在两国的交往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中印两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曾主任认为,两国的文化界也应该加强交流,但要注意一点,文化交流也要与时俱进。文化交流的受众主体应当是两国的年轻人,因此要多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交流项目,这样才会达到效果。

来源: 中国网
1   2   下一页  



图片新闻:
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新增6城市 合肥与马鞍山加入
国新办主任王晨会见参加中印发展论坛印方嘉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