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溶解在食物之中,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伤害,事关生命安全,小小的餐盒再次触动了公众的神经。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最近同样出现信任危机的还有一次性筷子。
筷子厂工人:
熏那个硫磺啊,熏硫磺,怕筷子发霉。
记者:
这是什么?
筷子厂工人:
石蜡。
记者:
这是抛光用的是吗?
筷子厂工人:
对啊。
解说:
这是今年的“3·15”媒体披露的一幕,工业原料加工、残留物质超标,一次性筷子的病症似乎和一次性餐盒如出一辙。
接连曝光的这两起餐具危机让公众显然充满了恐惧,也充满了早日破解的期待。人们在寻找着媒体监督之外的路径。
最近董金狮将两家有名的饭店,北京东来顺涮羊肉和老边饺子告上法庭,3月15号,消费者日当天,法院正式立案,4月份案件会进入审理阶段。董金狮在谈及为何选取法律诉讼的时候表示,就是为了尝试一下。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就连线董金狮先生,董先生是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董先生您好。
董金狮:
您好。
主持人:
您先告诉我们一个数字,根据您的调查,现在在市场上这些不合格的,对我们人体有损害、有危害的这些餐盒到底有多少?根据您的数字。
董金狮:
跟全国多年来餐盒使用情况,一般的餐盒使用了在150亿支左右,而市场目前实际的合格率我认为只有50%左右。
主持人:
您刚才说您认为,您的调查能不能保证它的准确性?
董金狮:
我们调查一个方面来自于官方的从抽查结果。第二个方面,我已经从事这个行业将近二十年了,多年来一直在收集这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也根据行业、企业的开会,报上来的数字,每年使用量在150亿支左右,而不合格的产品占到一半以上。
主持人:
第二个问题,刚才通过短片我们已经看到不合格的餐盒对我们人体危害了。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吃到几个用不合格餐盒装的饭的时候,就会有问题了。用几个就会有问题?
董金狮:
实际上餐盒是一个慢性的,隐性的包装,它的危害不是在一次,吃一次饭,用一次餐盒就出现问题,它是个慢性中毒。我们已经有的案例,有些人吃了十年才出现问题,也有一些学校的学生,吃了几个星期以后,就出现不舒服现象。还有上海那边有一些女工,当时使用不合格餐盒就中毒了,而且到医院检查以后不是食物中毒,也不是煤气中毒,而是餐盒里边有毒有害的气体,加热以后有毒有害气体把职工熏晕了。
主持人:
也就是说餐盒表现出来毒性是不定的。
董金狮:
不定的,有些是慢性的,有些浓度高的是快的,马上就产生效果。
主持人:
董先生我们有更多的问题稍后再跟您连线,谢谢您。
董金狮:
好的。
主持人:
王教授您看我们有《食品安全法》是去年就开始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管得了管不了一次性餐盒的问题?
王锡锌:
应该说从道理上来说,食品的安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当然与食品本身有关,但是也跟它的容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各种各样的餐盒,其实应该说直接涉及到了食品的安全,但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尴尬就是,《食品安全法》,经过很长时间来食品事故频发,甚至是食品安全灾难,这种教训之后,我们现在对食品这一块儿比较重视了。但是《食品安全法》首先考虑是管食品的安全,而我们的餐盒,好像如果仅仅从概念上来说,它不属于食品。
主持人:
但餐盒,你说跟食品没关系,可是它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没有餐盒盛食品的话,我们又怎么吃?
王锡锌:
所以的确从道理上来讲,这一块儿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整个监管的体制流程上,我们恰好在这一块儿应该说存在一个被疏忽,甚至是被遗忘的一个角落。
主持人:
这是空白吗?
王锡锌:
应该说它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地带。比如说我们可以看PPT,我们《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专门讲到了,有餐具、饮具,但是餐具、饮具也说,使用前应当是要洗净、消毒,使用以后也要洗净,保持清洁。
主持人:
那就说明这是可重复使用的。
王锡锌:
没错,所以你看从《食品安全法》来说,它好像注意到容器,但是这个容器没有把一次性包装用品餐具真正纳入它监管链条之中。
主持人:
我还有问题,比如说您刚才给我们介绍了,《食品安全法》对这个问题相对有一个盲区。但是即便法律有盲区的话,在生产过程中总是还有生产标准,还有一个准入门槛,这个标准有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
王锡锌:
应该说这个标准,其实每一个有常识的人,每一个有商业良知的人,其实都可以清楚,那些有毒的物质,不能够吃进人们的肚子里面,这谁都知道,但是假如人们仅仅知道这些常识,也没有有效地监管,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第一,准入的门槛很低,甚至没有,谁都可以干。第二,你这些标准虽然定了,但是模糊不清楚,最要命的是,可能没有人,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来真正落实监管的责任,最后就导致一个结果,无序地生产,无序地经营,无序地竞争。在市场上,我们知道一旦出现三个无序,最后劣质的产品,因为它更便宜,所以它最后肯定会占领这个市场,我们今天可能就是因为监管出现这样一个漏洞,所以导致市场完全是无序的。
主持人:
就在前两天的节目里面我们关注了地沟油,今天的节目我们又关注有毒的一次性饭盒。作为消费者我们就要问,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也没有一双火眼金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来保护我们自己?
(播放短片)
解说:
一次性餐盒危害如吸毒,今天当这样有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隐藏在新闻背后的却是一个被各方关注了十年的老话题。
董金狮,这个长久与劣质餐盒斗争的环境化学硕士,也因为状告两家北京的著名餐馆,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记者:
为什么您挑这两家北京特别著名的餐馆,而且是用这样一种法律的方式来维权?
董金狮:
当时想选一些知名度高的,老字号的,我想对他企业知名度,还是行业的规范,我觉得都是很大的一个影响。
记者:
和黑餐盒斗争算下来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年当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董金狮:
打假太难了,真是太难了,又让人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