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反对社会歧视 自称是白领][中央正式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名词解释:新生代农民工]
记者刘续摄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年梦想:
面向城市 春暖花开
“新生代农民工”,这是一个首次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他们主要是80后和90后,总人数大约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60%———在这些描述“新生代农民工”的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城市化浪潮中最值得关注的生力军。
他们大多是在城市社会里接受的“成人礼”,是面朝城市的一代,无法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向农村“转身”。在春运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和那些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相比,他们有着同样青春的面庞、进取奋斗的精神和扎根城市的梦想。
诗人海子有句非常著名的诗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在这岁末年终、春天将临之际,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年梦想,或许正是“面向城市”,然后“春暖花开”?
“谁叫你出生得早呢?”
19岁的电焊工小边和52岁的电工老李住在同一个工棚里,他俩的铺位并行对着,中间隔着一台电暖器。
“我辛苦了一辈子。”老李感慨。
小边笑着反驳:“谁叫你出生得早呢?”
老李喃喃地说:“给你们创业好了,你们幸福。”
这是两代农民工之间颇有意思的对话。
“90后”小边去年5月份才到北京,来之前他在河北易县老家的技校学了半年电焊。在北京地铁10号线延长线的建设工地上,小边是绝对的“新生代”。工作大半年时间,小边已经给父母带回去了5千多块钱。
“为什么初中毕业后就不读书了?”记者问小边。
老李插话说:“前途无望呗。”老李的二儿子去年从洛阳读完大学毕业,本来学的是机电工程数控专业,结果却在洛阳做书法培训。老李觉得为了孩子读大学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让学的东西派上用途,“半辈子的心血白费”。
老李属于典型的“老一代农民工”。1994年他从农村到县城打工,做的是电工机修,当时每个月可以挣四、五百块钱。距县城四、五公里的家里还有9亩地,种了小麦和玉米,每天下午4点钟下班后,他便骑着自行车从县城赶回家接着种地。
2004年后,老李离开县城去了福州,后来又去了深圳、广州,去年12月27号才来到北京。
老李觉得北京车多、人多,特别是晚上看上去灯火辉煌,但城里没有农村好,农村住得方便,空气好。他打算再干两年就“告老还乡,回去种田”。其实,即使现在在外打工,每到收麦子的季节,他还是要赶回家去。他说:“地是老本,打工只是一部分,农民不能离开土地,有了土地,至少全家的口粮没问题。”
不过,老李的二儿子想在城里买房安家。去年二儿子的女朋友对老李说:“将来在洛阳买房了,接您过去住。”虽然老李并不确定他们买房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但听了这样的话还是很“得劲”。如果有能力的话,老李还会支持他们一两万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