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自去年4月新医改方案颁布以来,经10个月的酝酿,公立医院改革的“路线图”终于正式展现在百姓面前。
公立医院改革对患者有何影响?改革过程中还需跨越哪些障碍?……带着问号,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山东、广东、四川、天津等地卫生部门及医院负责人,听听他们的声音。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改革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卫生资源配置不科学,是群众‘看病难’的直接诱因。2005年,潍坊市千人均病床1.76张、卫生技术人员只有2.96人,群众处于被动‘求医’的境况。”潍坊市卫生局局长黄进说。同时,大医院面对激烈的竞争,纷纷上项目、拼设备、扩规模,使有限的优质卫生资源大部分流向城市。基层卫生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功能弱、优质资源稀缺的状况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
黄进分析,人民群众“看病贵”,则源于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政府补偿长期缺位,使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自身收入,趋利倾向严重。“以药补医”机制存在,致使医疗行为扭曲,开大方、用贵药、滥检查等问题突出。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说,《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说明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以药养医局面,是大势所趋。从直观上来说,当然对患者有好处。因为按当前药品加成率15%算,砍掉了这一块,药品价格可以便宜15%。而且从实践经验来看,医疗服务等费用在患者医疗负担中占的比例较小,而药品费用比例较大,如肝炎等很多慢性病,诊断出来后就不需要什么医疗服务了,而是需要长期用药。
“改革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沈辉表示。
“作为公立医院的院长,我对指导意见很有信心,它为公立医院指明了前进方向。”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