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投行领域仍然是买方市场,尤其是2009年IPO重启及创业板开闸以后,市场上IPO项目非常多。除了一些大项目需要争抢外,大多数中小项目是由保荐机构来择优。一般来说,大项目被中信证券(600030.SH)、中金公司等大券商包揽,民营背景和规模较小的券商则主攻中小板及创业板项目。
广发证券属于后者。西南证券一位券商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广发证券保荐的项目屡屡遭否,与其主要做中小板、创业板等小项目有一定的关系,规模较小的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容易存在一些瑕疵。另有业内保荐人向记者透露,一些小公司在创业期间可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上市过程中埋下隐患。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了解,IPO项目过会通过率低只是广发证券投行业务不佳的一个显性表现。近几年来,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前总裁董正青执掌期间,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一度令业内侧目,不仅先后拿下武钢股份(600005.SH)、长江电力(600900.SH)等承销项目,还以拥有近70名保荐人位居全行业规模第二。但2007年以来,广发证券的保荐人数量逐渐下降,目前为60人左右。与此同时,其他券商大量招募保荐人,曾经落后的国信证券、联合证券等先后超过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投行部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董正青主导广发证券上市前夕,某券商投行部4名保荐人集体跳槽到广发,董正青内幕交易案发后,“年底就有一名保荐人离职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广发证券内部获悉,整个投行部门仅广州总部地区相对稳定,因激励欠缺、晋升之途不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广发证券仅北京地区就流失了6名保荐人,全国范围内流失了近10名保荐人。
“连净流出都谈不上,只有广发证券是只流出,没有人进来。”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投行业务只是折射出广发证券内部危机的一个信号。对于保荐人流失、项目频频被否等问题,广发证券内部人评价“广发证券管理结构和内部激励有问题,整个公司都缺乏动力”,更关键的是,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投行部门。
接近广发证券经纪部门的内部人士透露,最近3年来,广发证券的经纪业务也在走下坡路,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目前,经纪业务贡献了广发证券80%的营收。
“后董正青时代”危机
溯及广发证券的转折点,无论是市场份额下降的经纪业务,还是实力明显弱化的投行业务,皆始于董正青的锒铛入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