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4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接连大幅度下跌,各方对下跌原因莫衷一是。在此背景下,从5月6日开始,《人民日报》就股市热点问题连续发表了7篇报道和评论,其中的亮点是两个:一是就股市下跌原因采访各方专家和投资者;二是就依法打击违法行为进行连续报道和评论。
不少投资者希望从这7篇报道和评论中获得一些启示。为此,本报今日集中整理刊发这7篇文章的精华内容,供大家参考。
限于篇幅,本报编发时略有删节
中国经济趋好股市为何跌跌不休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或反向“晴雨表”。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报表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领先全球,上市公司业绩增幅领先全球。但是中国股市无论上证指数还是深证综指却屡创全球跌幅之最,近期,沪深股市深幅震荡,短短数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演了半年多来最惨烈的调整,从3159点跌至2870点以下。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积极表现为何没有体现在股市运行上,市场又在担忧些什么?
严控房价成为下跌导火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署松认为,股市上个月的下跌,最先源于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导致地产板块跳水。
楼市的下跌也影响到银行股的走势,因为银行是地产的主要贷款方。流动性的收紧已不再是新闻了,今年初以来收回流动性的预期就在不断加强。4月末,央行还发行了750亿1年期央票,连续10周实行正回购操作,当天就导致了沪市一度跌到2866点。5月2日,央行又决定,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此可收紧流动性贷款约3000亿元—4000亿元。如此大力度的调控使得A股短期难以走出阴影。
加息预期影响市场心理
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也表示:“股市这一次下跌应该多少有些不太正常,首先是对宏观经济紧缩的一种担忧,尤其是对加息的担忧。”
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今年下半年国内必然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密集加息,甚至货币政策的收紧还很可能贯穿全年,到年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让位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适度,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适度从紧,当下,是否加息和何时加息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观察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正是因为这些担忧,对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事实上,各方预期未来将逐步展开的退出政策,实质上是为防止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局部过热,同时控制通胀水平,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总体上也是有利之举。而由于市场心态不稳,对加息预期出现反应过度。
股指期货放大了下跌幅度
4月16日,中国内地首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正式挂盘上市。它的推出,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此告别了只能依靠股价上涨来盈利的单边市。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股指大幅跳水。可以说,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价值发现、稳定性功能在中国股市没有得到体现,其负面效应反而凸显。如赌博功能、投机功能、上下震动功能等等。
有分析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将会导致部分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由股票市场转向期指市场,产生一定的资金挤出效应,股市的资金流向期市,造成股市暂时失血。
有“全球金融期货之父”美誉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终身主席梅拉梅德表示,股指期货会起到稳定现货市场的作用,不会加深现货市场的波动。
下跌是否只是短暂回调?
当股市走向熊市时,还是有不少利好因素支持股市转好。
吴晓求说:“我相信这次下跌是比较短暂的,它不可能是一个漫长的熊市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受国内需求旺盛拉动,经济增速明显加快,2010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喜人。统计显示,30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31.41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净利润202.12亿元,同比增长233%。专家认为,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向好,必然最终反映到股市上,换句话说,决定股市走势的最终力量必定是宏观经济的走势。
也有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这将会导致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内地市场;如果中国早于欧美等主要市场加息,这也将会导致国际热钱的流入,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推动股指上扬。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说,从股市的短期运行来看,牛市与熊市的转换总是在不断进行,“牛”来“熊”往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无论房地产调控还是加息预期增强,出发点都是防止出现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货膨胀。即使这种调整会打压某些板块的股价,这也是一种正常回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