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多达600个机构账户被套在上述22只破发新股中,涉及资金100.42亿元,其中券商自营盘、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券商理财产品是主流,截至本周四,这100.42亿资金已缩水至87.91亿元。
东吴证券自营账户出现在17只破发股中,是参与数量最多的券商自营账户,被套资金3632.31万元,中天证券因获得华泰证券656.44万股的配售,目前有1.54亿元资金被套在10只新股中。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新股上市密集破发的出现,部分债券型基金也成为被套的对象,或许打新将不再成为该类基金依靠资金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渠道。如建信旗下的2只债券型基金,所投入的4809.56万元打新资金,已缩水近400多万元;国投瑞银一款稳定增利债券型基金,因参与了7只破发新股的申购,投入的1437.47万元,缩水了116万元。
高发行价或成破发“元凶”
“发行价格太高了”,是业内人士给出的最多的一个破发原因。
600个机构账户,近一百多亿元资金被套,让人不得不发出疑问:新股的发行价格不都是向这些机构询出来的么?为什么询价时要给予60倍,70倍的市盈率,然后将自己套住?
凯普投资基金联席董事张爱民说:“A股投资者,包括一些所谓的专业机构,对市盈率的真正内涵并不是特别清楚,许多投资者甚至觉得5元的股票比100元的便宜。我们站在PE的角度去看,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价格太离谱了。”言下之意,机构对新股估值没有清楚的认识,才会给出偏离公司价值过大的价格,从而导致新股密集破发。
张爱民还预测:如果新股发行定价不调整,还可能出现发行失败的案例。
“现在我们是要通过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行市场化定价,而许多机构在市场化询价过程中出现了不理性行为,抢标的的情绪浓厚,不管新公司的质地好坏,都以抢到手为目的,自然推高了新股的发行价格。而这还不能说是新股发行体制本身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综合问题。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很低,又会遭到二级市场的爆炒,这也是非理性现象。归根结底是新股供不应求造成的,投资者资金多,而可投资的渠道太少,自然哄抬了价格。”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事实上,在IPO新政后,在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旗帜下,机构给出如此之高的价格,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香港知名投资顾问公司晋裕集团研究员黄文杰称,内地基金经理大部分都非常年轻,管理经验有限,且基金经理的利益没有与基民的利益相捆绑,因此,在投资决策时,包括参与新股询价时,基金管理者们更有勇气拿着基民的钱去“豪赌”,更何况,内地基金经理的从业过程大都是从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做起,再辗转到基金公司,业内关系非常复杂。
专家:加强监管拓宽投资渠道
是否有抑制机构“漫天叫价”的方法?有人将矛头指向了目前的询价制度,认为价高者应以高价得之,比如在海普瑞的询价过程中,某机构认为海普瑞价值230元,那么他就以此价购买。
“这只是技术层面的修改,目前在其他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出现新股以多种价格发行的情况。即使这种办法可以在短期内显现成效,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有句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黄文杰指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首先要严格监管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让它们的各种信息和行为透明化;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外市场的一些做法,将基金经理的利益与基民捆绑,例如基金经理的报酬与所管理基金的市场表现紧密挂钩,而且考核周期至少在3到5年,甚至5到10年,让基金管理者能够考虑一个长期的回报,这样,在申购新股时,基金至少应该考虑下合理的回报。
对于黄文杰提出的利益捆绑建议,董登新用“加强基金法人治理”来概括,他表示必须增加对公募基金,券商理财产品的约束机制。同时,要想解决新股定价居高不下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拓宽投资渠道,增大新股供给等途径,一旦有足够多的选择,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都会仔细思考每家公司的真正价值。(记者 李文艺)
个案
海普瑞重蹈中石油覆辙 成新股破发“领头羊”
“史上最贵新股”海普瑞从“含金出世”到“首战铩羽”,而后“艰难封王”,最后“打回原形”,全过程只用了4天。如今股价始终徘徊在发行价以下,且对其看好者寥寥。
未及上市,就已经有人将海普瑞喻为中小板的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11.15元),因为从超常的发行市盈率、洋溢的一级市场参与热情来看,两者确有相似之处。而海普瑞188元的“首日疯”,似乎也有重蹈中石油覆辙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