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增潮催生业绩浪
王利敏
10月初开始的指数牛市让不少大盘股、“中”字股大大风光了一把。但在“二八”甚嚣尘上之际,仍然有一批股票星光闪耀———那些三季报业绩大幅预增的个股,即使本周四上证指数大跌211点、周五持续下跌之时,多数预增股依然表现不凡。
据不完全统计,沪深两市已有600多家公司预告了三季度业绩,不少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幅飙升。增幅巨大的有中西药业预增120倍;ST黄海预增80倍;东北证券增70倍;舒卡股份增43至46倍;海通证券预增42倍;成都建设预增40.5倍。两面针预增39倍;宏源证券增25倍;鑫富药业增17.5至19.5倍;轻纺城增18.9倍……此番业绩预告最明显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业绩预增的幅度非常大,相当多的公司增幅为20倍甚至大大超过20倍,大大超过了已经很高的今年中期业绩;二是具有突然性,不少人原以为今年中期业绩已经很高,不可能持续递增,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例如上述几家公司二季度到三季度的增幅———中西药业从16倍增至120倍;东北证券从亏损到增70倍;海通证券从4倍增至42倍;舒卡股份从33-36倍增至43-46倍;成都建设从亏损到增40.5倍;两面针从9倍增至39倍;宏源证券从22倍增至25倍;轻纺城从16倍增至18.9倍……
耐人寻味的是,与以往利好公布股价“见光死”不同,近日来此类个股大受市场追捧,股价连连大涨,如中西药业、海通证券、舒卡股份、两面针先后出现两个涨停;东北证券、宏源证券等都出现一个涨停以上。
为什么与市场久违的业绩浪居然在6000点附近显现?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预增的幅度实在太诱人,让投资者欣羡不已。二是大多数公司的信息公布较规范,提前走漏消息的很少,消息具有突然性和震撼性。三是大多数公司的业绩预增具有可信性和可持续性。四是由于大盘持续上涨,平均市盈率已达70多倍,价值洼地几乎被添平,不少个股已按照2008年、2009年的业绩计算市盈率;有的则在等待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所谓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更有甚者完全进入了“讲故事”、“听故事”、“炒故事”的阶段,所以,这些业绩暴增股按照预增测算的低市盈率无疑构成了价值洼地。
虽然多数个股消息公布后高开高走,但也不能见到巨大的增幅就盲目地介入,只有按照测算,最新市盈率较低且有可持续的增长的个股才值得参与。例如增幅高达120倍的ST中西药业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仅为0.0017元且相当部分靠投资收益,就不免让人感到不踏实。再如ST黄海的80倍增幅很大程度靠了债务重组,故后市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对而言,多数券商股和大量持有该类股票的券商概念股由于股市持续火爆,它们的业绩增长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按照三季报测算,最新市盈率只有30倍左右,例如预增7.5倍的中信证券、预增25倍的宏源证券。当然,市盈率同样不高的大量持有广发证券或中信证券的券商概念股,如预增7至8倍的吉林敖东、预增5至6倍的辽宁成大和预增39倍的两面针也给投资者提供了较乐观的想象空间。
(本文作者为世基投资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