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股市总市值预计超30万亿元 资本大国正崛起 -[物权法] “70年大限”房屋有望代代传承 相邻关系如何相处 -中国“海洋二号”卫星已立项研制 计划2009年升空(图) -上海首次大面积公选副局级干部 各职位入围分数线公布 -奥运会门票中签及付款情况10月2日上网查询 火炬手名单明年公布 -京公积金贷款暂不提高购第2套房首付比例 贷款如何算 各地房价 -中国商务考察组车队在肯尼亚西部发生车祸 3死3伤[组图] -发改委:中国楼市将加大供需双向调控力度 "房贷新政"解读 答问 -反垄断法不影响中国外资政策 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 答问 -15副省级市协定:高校毕业生无障碍流动 质量调查要挤"水分博士"
股市"十一"后上冲6000点 市场回调亦不可免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0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7年9月28日,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高开高走,深证成指和上证综指均创出历史新高,上证综指攀上5500点,报收于5552.30点,上涨2.64%;深证成指收于18864.55点,上涨3.19%。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大涨,是否意味着节后市场将向上突破?节后,中小投资者是应该进场,还是继续离场观望?

投资者在节后应适当规避过度上涨的一线蓝筹,深入挖掘表现不够充分的二线蓝筹。

投资者一定要避免追涨杀跌,尤其是一些前期涨幅过大的市场热点股票。

由国有经济绝对控制的七大行业以及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铁路等支柱行业将成为密集发生央企资产注入与整体上市的行业,可从中积极挖掘机会。

A股市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振荡整理闷局,在“十一”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被打破。这一天,沪深两市高开高走,并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这也让A股投资者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而在几天之前,市场的调整压力还非常明显。

短期 节后股市冲6000

“从上周五盘口看,节后大盘继续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回调压力也会与日俱增。”昨天,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乐平对记者表示。专家分析认为,经过9月份的振荡,沪指终于突破了前期的振荡平台,多方已经拉开了继续上攻的序幕,乐观估计,十一长假后,大盘将向上继续大幅拓展空间,第一目标是6000点整数关口。

西南证券闫莉认为,从量能看,上周五成交量明显放大,价升量增配合良好。不过,由于当日大盘跳空开盘,在5409~5461点留下缺口,节后可能开盘就进行回补,指数上行的趋势十分明确。

大盘惯性走高?

市场知名分析人士王利敏表示,从节前最后几个交易日的盘面看,节后股指短期内走高的可能性极大。主要有四个因素影响,一是近期相当多的蓝筹股轮流出现调整,金融股、有色金属股开始反弹,钢铁股和煤炭股也有止跌企稳的迹象,大盘有上涨的惯性。二是由于中石油发行还没有接上,二级市场有望出现短期的资金宽松期。三是节后三季报将拉开序幕,有望使投资者增强业绩向好的预期。第四是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和H股屡创新高也会推升股市。

个股持续分化?

资深投资者吴辉认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指放量突破新的高点。这一突破应该是一次非常有效的突破,如果十一长假期间无实质利空政策出台,股市在节后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私募基金经理王华认为,节后多方将继续高举高打,向上方的6000点整数关口发起冲击。但个股仍将继续分化,并不会出现普涨格局。

财富证券认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指数在中期上升通道上轨之上横盘振荡之后再度选择向上突破,预计节后大盘还将维持振荡盘升的运行趋势,结构性牛市决定后期市场还是会持续分化。

来源: 广州日报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牛市掀起造"富翁"运动 20年股市八大财富关键词
股市总市值预计超30万亿元 资本大国正崛起
节后股市开门十件事
股市越走越牛 股民消费越来越大方
四大因素烘托股市金色十月 高科技股可能暴涨十倍
沪深股市总流通市值一周增3.1%
冲刺5600? 节后股市五大猜想
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25万亿元 一周增3.1% 节后猜想:冲刺5600?
图片新闻:
青岛港吞吐量突破两亿吨 铁矿石吞吐量全球第一
中国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五号"交付使用 集合最新技术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