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看,胶市8月中旬形成的下跌已升级为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底部,考虑到2007年全球天胶供应增速被高估、消费景气度提升以及合成胶成本抬升等因素,可以判断胶价目前走势正属于结构性牛市上涨的初期阶段。
IRSG数据有误差
通过跟踪国际橡胶组织(IRSG)历年对天胶供需数据的调整思路看,其数据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集中在对库存的估计问题上,市场前期主流观点就是IRSG和国际橡胶生产者协会(ISSRP)分别给出的供应过剩40万吨与70万吨的数据。而泰国1-7月合计出口1625011吨,却比去年同期减少24233吨。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泰国出口量不但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反而减少,再加上下半年是以天胶消费为主,主流企业都喜欢在9月份大批量的采购,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现货都会持续坚挺,因此IRSG的供需数据具有一定的水分。
库存减少、仓单到期利多
经过4个月的大幅回落调整之后,国内胶价基本消化了原有的利空因素。从上期所的库存统计来看,下降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已经到了7万吨;另外,上期所发布的即将在11月到期的仓单数量达35175吨,大量到期仓单被注销,有助于沪胶吸引外围增量资金重新进驻,沪胶量仓规模有望得以恢复甚至扩增。总体而言短期利空现货,但中期将利多期货。此外,东南亚产区由于灾害天气频繁等多种原因,胶市季节性压力带来的恐慌也已消化不少。
货币因素提高原料价格
自8月初泰铢币值开始走低以来,8月17日达到相对低点,从20日泰铢开始反弹。同期马来西亚林吉特币值和印尼盾也经历了相似的反弹。自2002年胶价上涨以来,累计马币升值7.9%、泰铢28.8%、印尼盾7%。币值变化造成东南亚天然橡胶成本相对上涨,对后市具有提升作用。
合成胶天胶价差缩小
今年合成胶价格增幅较快,除受原油暴涨的带动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需求量较大,最近国产顺丁胶工厂由于个别厂的检修,导致市场出现一定紧张。而韩国的顺丁胶大多销往南美洲,因此没有多余的数量销往中国。据笔者统计,从2004年至今,当价差小于3000元时,商家一般倾向选择使用天胶;当价差超过3000元时,便会有部分商家开始转向合成胶;目前两者价差稳定在2000元附近,因此合成胶的低价替代效应并不明显,这有利于天胶的消费。
调整周期接近尾声
从2002年初的新一轮上涨周期的结构观察,东京市场和沪胶市场类似,都是A-B-C的大三浪上涨,同属上一级A浪,而2006年6月进入了大三浪的调整周期,结构是5-3-5,第一步的调整在当年11月底完成,第二步反弹在2007年4月中旬结束反弹,目前处于第三步调整的末期,2007年9月底至10月初完成价格调整周期,将进入新的价格上涨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