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型”社会,努力才有回报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挑战。世界各国在联合起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各自存在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需,也是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近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正是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为环境保护多做实事。
这几年,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到2008年底单位GDP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10.08%,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6.61%,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下降了8.95%。全国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已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节能减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意味着中国的循环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6个省市、33个产业园区,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84个重点行业,再生资源利用、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等34个重点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年以来,环境保护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环境税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排放交易、生态补偿、绿色贸易政策等各项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低碳经济是当前以及未来国际社会的潮流与方向,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这些方面,全国各地都有积极的行动。
当前,中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保护成果,在减少污染的过程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王传宗)
|